學程介紹

學程特色

省思生命教育在當代教育落實之困境與解決之道

在台灣當前教育體制中,生命教育向來即為重要的關懷環節,從傳統到現代,即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與辦法推廣宣導。然而這些制度與教育模式是否真正為教學者及學習者所認知、實踐,往往為從事教育工作者所憂慮。

因此如何正視此一既重視卻又似乎難以落實之課題,並從中尋究解決之道,為本學院規劃此學程的首要考量。

提供不同學科、體制內外教育工作者深刻而全面的學習系統

由於生命問題涵攝範圍與相關連結幾乎與所有關心且從事教育工作者密不可分,且許多從事不同學科之教育工作者,雖非以生命教育之課題在正式教育體制下運作,卻在與學生之教學、生活輔導等互動過程中,發現需要更專業之知識、更深化之生命體驗以對應,因此提供整全性之生命教育學習系統,有其必要性。

本學程之規劃,乃考量包括生命內在之涵養、體驗到教育模組之建構,而非僅就知識面提供相關哲學、心理、文化等學門之內容,亦不僅針對教案、教材之編寫提供討論與發展,因此並非只有從事生命教育工作者需要,所有關心生命成長、意義與價值、生死等人生必然相遇之課題者,無論教授任何學科,無論工作場域為正規教育體制內或體制外,乃至企業、社會社團組織等,皆可在此透過整個生命的涵養與學習,得到足夠的滋養與訓練。

面對災難與困境的年代,提供能安定社會之專業人才

廿一世紀是個較諸過往更不確定的時代,氣候變遷引致的環境災難,金融風暴導致的社會困境,價值失序造成的人心困頓,在在都需要能安頓自、他身心,安定社會人心的專業人才,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理念之生命教育,正是為此時代奠定一個重新省思生命課題,開展不同於過往生命經驗的學習領域。

本學程之課程規劃,乃以實地參與海內外災難現場心靈重建之經驗為基礎,務期建構出理論與實踐密切整合連結之學習系統,提供未來安定社會人心之專業人才。

開創當前生命教育之不同研究與實踐面向

目前國內大學中與生命教育相關之系所,較少跨領域之整合型設計。本學程則強調:(1) 理論與實踐並重;(2) 跨領域、跨主題整合;(3) 內在生命之體驗,外在學科專業之養成;(4) 重視參與團體之協調、對話與溝通能力。因此於課程設計理念、人才培養方式與目標皆具備學程設計之獨特性。

核心能力

學程核心能力:

學程目標

學程教育目標:

1.自我觀照與省思之態度

2.探索並建構生命意義

3.同理、平等之價值與態度

4.理解自我生命與社會脈絡之動態關聯

5.安頓自他、參與社會場域

6.理解生命關懷之在地化與跨文化互動關係

1.培養具生命省思與觀照力之人才

2.培養具安頓自他身心能力之人才

3.涵泳具跨文化多元視野之人才


學生能力指標

課程設計目標在於培養下列核心能力,包括:

就業機會與優勢

就業機會
就業機構參考

。培養對生命的省思與觀照

。培養安頓自他身心的能力

。培養跨文化及多元視野

。培養生命教育開展與整合的能力。

為達成上述核心能力,課程設計特以下列能力向度與之呼應。


。跨東西方文化、跨領域學科等相關研究機構之研究人才

。文化產業

。民間團體、企業組織

。政府單位行政系統

。公私立教育機構

。諮商與社會服務事業

跨領域整合就業優勢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以培養碩士級跨領域人才為主軸,在現今重視跨領域整合與創新之全球化脈絡中,不再僅只針對固定職業與工作內容予以專業訓練,更須培養學生創新、整合、跨文化之能力。

法鼓文理學院畢業生在其原有大學部專業訓練之基礎上,再加上本校跨領域學程、整合式學習平台及研究中心研究、育成發展等多元學習模式養成下,具有獨特之競爭優勢,

包括:

。透過參與研究中心方案,進行跨領域整合訓練

如前所述,全球化時代是「高整合時代」,跨領域團隊創新與合作的能力將是學生能否取得高附加價值工作專業的要件之一。透過整合型研究與專案承接等內外部資源,為培養學生從事眾多方案規劃與執行力的「整合平台」。

。融人文素養於多元專業,開拓全方位就業能力

任何方案之本質均立基於人與人的接觸與互動,本學程所關注之身心靈整合、東西方文化與倫理思維等,均觸及全人層次之統整。與校級「心靈環保研究中心」、「禪文化研修中心」以及其他學程、學系之研究中心搭配,鼓勵學生參與各中心開展之計劃,發揮專業及個人能力與特質,將人文關懷元素融入並應用於各項計劃中。如災後重建的長期計劃,便為本學程所長者;或於在地社區發展、跨文化社區再造等項目與課題,本學程學生亦可扮演文化與心靈溝通之橋樑。而學生亦可在跨領域方案參與中,培養多元能力。使畢業生除了可依其人文專業能力就業外,亦因體解其專業如何與其它領域結合,或發展其它專業整合力,而能擁有跨領域就業之能力。

。規劃立基於宗教之身心靈領域生涯發展

本學程課程規劃涵蓋身心靈成長,亦包含相關宗教領域之涉獵與鍛鍊,因此學生亦可於宗教領域開展未來生涯。法鼓文理學院為法鼓山所創辦,且長期與其他宗教交流互動,強調生命本質之對應。無論學生是否具備佛教或其它宗教背景,本學程學生皆得以內化之宗教素養進入各宗教所創辦之禪修(修行)中心、社會慈善、文化教育、社區發展、國際援助等單位工作,尤其在求學階段並可依其興趣、背景與能力進行生涯規劃,並結合國內外實習機會,作最充分之準備。

地址:20842新北市金山區西湖里法鼓路700號

電話:02-2498-0707#5203 詹惠涵

E-mail:le@dil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