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 | 研究生 | 時間地點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口試委員 |
---|---|---|---|---|---|
113-2 | 莊淑秋 | 114年07月30日(三)14: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一位大事關懷義工對生死教育之對話與反思 | 辜琮瑜 | 1.辜琮瑜 2.蕭麗芬 3.張貴傑 |
113-2 | 常則儀 | 114年07月30日(三)10: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從出走到走出—家庭主婦自我認同之路 | 辜琮瑜 | 1.辜琮瑜 2.劉怡寧 3.陳碧祥 |
113-2 | 許景琦 | 114年07月10日(四)15:3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從飄盪到定錨:一位生命書寫者的自我探索,我是誰 | 楊 蓓 | 1.楊 蓓 2.蕭麗芬 3.丁興祥 |
113-2 | 郭品良 | 114年07月10日(四)13:3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我與婆婆媽媽:一位台灣女性的生命成長自我敘說 | 楊 蓓 | 1.楊 蓓 2.蕭麗芬 3.賴誠斌 |
113-2 | 劉秀琴 | 114年07月10日(四)10: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穿越迷惘與醒覺:中年生命敘事中的反思、實踐與自我轉化 | 蕭麗芬 | 1.蕭麗芬 2.丁興祥 3.賴誠斌 |
113-2 | 盧美華 | 114年07月07日(一)15:0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心理資本與社會支持對活躍老化影響之探究 | 釋果光 楊坤修 | 1.釋果光 2.楊坤修 3.江玥慧 4.吳相勳 |
113-2 | 邱米溱 | 114年06月10日(二)10:00 金山校本部GC210 | 當代偶戲工作者之生命敘事創作《我那___老爸》展演報告 | 楊 蓓 | 1.楊 蓓 2.郭文正 3.鄭嘉音 |
113-2 | 林麗卿 | 114年06月06日(五)13: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直視內在世界—一名牛小孩尋回內在連結的自我敍說 | 楊 蓓 | 1.楊 蓓 2.釋果光 3.翁開誠 |
113-2 | 謝詠玄 | 114年06月06日(五)10: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用心覺察:自主權缺失與自我價值的重建之敘事研究 | 辜琮瑜 | 1.辜琮瑜 2.蕭麗芬 3.賴誠斌 |
113-2 | 林佩芸 | 114年05月26日(一)13:3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落地生根:一位瑜伽實踐者的召喚與覺醒之旅 | 釋果光 | 1.釋果光 2.莊國彬 3.丁興祥 |
113-2 | 林藝軒 | 114年05月08日(一)13:3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失落的一角~原生家庭的愛與和解 | 楊 蓓 | 1.楊 蓓 2.蕭麗芬 3.丁興祥 |
113-2 | 高惠琳 | 114年05月08日(一)10: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廬山煙雨浙江潮—職涯回顧與生命反思 | 楊 蓓 | 1.楊 蓓 2.蕭麗芬 3.丁興祥 |
113-2 | 金國英 | 114年05月01日(一)13:3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自我與關係在母親經驗中的衝突與共存 | 辜琮瑜 | 1.辜琮瑜 2.蕭麗芬 3.方志華 |
113-2 | 林季穎 | 114年04月28日(一)14: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禪修元素融入鋼琴演奏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學習挑戰為焦點之探討 | 釋果光 | 1.釋果光 2.楊 蓓 3.陳淑婷 |
113-2 | 王臻稜 | 114年04月25日(五)10: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從交換到超越:佛教與心理學視角下布施行為的探討 | 辜琮瑜 | 1.辜琮瑜 2.劉怡寧 3.釋演本 |
113-2 | 陳雅臻 | 114年03月28日(五)09: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探究女兒出家之心理調適歷程—以法鼓山比丘尼母親為例 | 郭文正 | 1.郭文正 2.釋演本 3.鄭曉楓 |
113-2 | 張文旋 | 114年02月12日(三)09:3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躁鬱之情:一位么女從疏離到面對的回家之路 | 楊 蓓 | 1.楊 蓓 2.丁興祥 3.鄧明宇 |
113-2 | 簡瑞縈 | 114年02月05日(三)14:00 台北德貴學苑R814 | 叩問生死攀越生命黑暗:一位登山者的生命療育與轉化 | 辜琮瑜 | 1.辜琮瑜 2.楊 蓓 3.賴誠斌 |
113-1 | 吳月珍 | 114年01月21日(二)15: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絆、伴、扮:一位自殺者遺族的自我敘事轉化之旅 | 蕭麗芬 | 1.蕭麗芬 2.釋果光 3.丁興祥 |
113-1 | 陳美樺 | 114年01月21日(二)10: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牽絆與破繭:在照護旅程中生命轉化的故事 | 丁興祥 | 1.丁興祥 2.蕭麗芬 3.賴誠斌 |
113-1 | 李雅君 | 114年01月15日(三)15: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我與玄奘同行:一種互為主體的心理傳記研究 | 丁興祥 楊 蓓 | 1.丁興祥 2.楊 蓓 3.曾堯民 4.賴誠斌 |
113-1 | 高美惠 | 114年01月15日(三)13: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重新凝視哀傷~喪親之痛與自我轉化 | 丁興祥 | 1.丁興祥 2.楊 蓓 3.賴誠斌 |
113-1 | 張芷芸 | 114年01月15日(三)10: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走出膜裏的蛹動—自我生命敘事旅程中的覺解與轉化 | 丁興祥 | 1.丁興祥 2.蕭麗芬 3.賴誠斌 |
113-1 | 華美鳳 | 114年01月15日(三)08:30 台北德貴學苑R611 | 風中的蒲公英:自我敘事之復原力 | 丁興祥 | 1.丁興祥 2.蕭麗芬 3.李文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