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文化入門講座: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禪詩裡的禪思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講    者:陳平坤
時    間:2011年7月16日
地    點:法鼓德貴學苑

【資料提供/人生學院】7月16日,一個溽暑的午後,二十餘位善知識會聚於法鼓德貴學苑,共同參與一場「詩」與「思」的禪學饗宴。

主講人陳平坤老師一開始便點出本次演講的主題,即「禪詩裡的禪思」,藉由禪門詩歌來探察禪宗思想的一點消息,並由那些消息來展開中華禪的思想論介。

陳老師首先以佛教「緣起觀」為軸,指出佛教的因果思維不是單一的原因與結果,甚至不是多元原因與結果,真正的緣起深義不以單一固定的個體存在物作為觀看宇宙萬法的基本模式,所以才能由此轉出後來大乘佛教所著意宣揚的一切法空義。

接著,陳老師梗概介紹了中華禪門的初期階段,即從菩提達摩到六祖慧能的重要禪思想和禪功夫,包括諸如達摩的「二入四行」、慧能的「無念」、「無相」、「無住」等;也藉此點出中華禪教的兩大構成要素:如來藏或佛性思想,以及般若觀行。

演 講的主體部分,陳老師則以唐代僧人寒山的詩句:「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軀」為例,詮釋禪門詩歌中所要傳達的般若 與如來藏思想。同時也提及一首詩歌之所以完成的背後故事或教說淵源,例如丹霞天然禪師在雪夜燒木佛取暖的故事、馬祖道一禪師「平常心是道」之類說法,最後 則回到傅大士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一詩。

陳老師也參取僧肇〈物不遷論〉,針對這首詩的義理蘊涵,做出不同的闡釋,認為此詩是在表現「有無不二」、「動靜不二」之緣起中道思維。

演講之後,與會者也分享、交流對「空」、「有」問題的思索,以及對「中道」義理的體認。雖然受限於時間,打斷了濃厚的談興,但大家也相互約定,未來再透過持續的禪文化入門講座接續禪門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