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文化入門講座:「『將心來,與汝安!』- 中華禪的安心法門」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法鼓大學籌備處於5月21日下午,由人生學院陳平坤老師以「『將心來,與汝安!』﹘﹘中華禪的安心法門」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本次活動為「禪文化入門講座」第二場,吸引逾四十名聽者參與。

老師首先指出「安心法門」在中華禪教中的重要性,透過禪宗有關「安心法門」的不同教授,點出修行者的安心處所,並且探究安心之道的學理基礎,以引導與會者在無常世間中找到究竟安心處。

陳 老師一開始即提問:「心」到底有沒有住處?此心指的是「意識心」,一般人的心常住在事業、家庭、孩子上,亦即以所緣境界為住處,懸掛在某些特定對象與事物 上,以致其心若非被牽動,就是被限制。一旦對象不見、事物不存在時,心也就隨之落空。因此,接著要問的是:如果對象或事物一直在改變,而心也因此沒有特定 住處時,又該如何安頓呢?

承續上揭問題,陳老師進一步解說初期禪宗在「安心法門」方面的教授,並深入闡釋《六祖壇經》的心性論與功夫論,藉以提示出六祖慧能的安心之道。陳老師指出六祖慧能對心智活動狀態的反思,透過「心」這個概念來表示時,可以分為「意識心」、「本性心」、「自覺心」三層來理解。

「意 識心」是指感覺、知覺、想像、情意、思維等日常經驗層次的心智活動狀態。「本性心」是超越一切正反價值意識,不落在特定意識心狀態的絕待心智。「自覺心」 是指自我超越、轉化的內在動力條件,也是對修行成佛所需內在條件的一種肯定,亦即自我覺察的心智作用。至於「性」,則是心智活動的根本體性,與「本性心」 同義。在《六祖壇經》中,「真如自性」是具體落實於修行功夫所建立的概念。

依陳老師的解說,慧能禪法是一種「面對世界而超越名相」的智慧實 踐歷程。藉由覺察「意識心」運作中的各種情況,經由內在生命性能的「自覺心」發動,而向上趣求解脫成佛境界的價值決定,然後通過「無念」、「無相」、「無 住」等三個彼此相關的修行方法,使「真如自性」成為現實,亦即轉「迷」開「悟」,從而改變修行者的生命內涵。

演講結束前,老師引導大家思 考:「安心」是表示「心不動了」嗎?在無常世間又要安箇什麼「心」?其實,安心不是心不動,而是藉由鍛鍊心智,使得心智能夠處在安穩一貫的狀態,在無常世 間處變不驚,不被變動事象所牽引、所繫住,才能成就較良好的生命品質。最後,陳老師與聽講者以問答方式,分享了彼此的學禪經驗與禪學觀點,結束該次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