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心的鍛鍊

【禪文化入門講座】洪州宗風: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的禪法教學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禪文化入門講座:洪州宗風: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的禪法教學/主講人:陳平坤

六祖慧能之後,使得南宗頓教禪法更盛大傳揚於有唐一代的禪門祖師,當推馬祖道一最占鰲頭。

馬祖道一禪師在當時洪州一帶傳法,門下培養出許多著名禪師,例如百丈懷海、大珠慧海、南泉普願……等。洪州禪法被宗密以「觸類是道而任心」一句話總括出它的要義。然而,馬祖道一自己所說「平常心是道」,實際上更能標舉出洪州宗學的精神所在。

「平常心是道。」不過,洪州禪學之道真是那麼平常嗎?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所傳承的禪法教學,諸如「道不用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頓除妄 念」、「悟無所得」等等,都有相當深隱的義理涵蘊等待學人探究。這個講次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著尋找出一條深入其箇中底細的路徑吧!

主講人:陳平坤博士

現職: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助理研究員

時間:11月05日(星期六)下午2點~5點。

講堂:法鼓德貴學苑7樓R715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中山堂廣場斜對面)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

禪的世界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系列課程

超越逆境的心法
轉運任運
開發心能量

相關講座主題

禪眼看花花世界
金剛經的日用修行
禪與心靈療癒
超越逆境的心法
禪的生命觀照與反思
  1. 禪文化入門講座:洪州宗風: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的禪法教學/主講人:陳平坤 - ( 2011/10/29 )
  2. 禪與現代人身、心、靈的健康 - ( 2011/10/13 )
  3. 禪文化入門講座: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禪詩裡的禪思/主講:陳平坤 - ( 2011/07/01 )
  4. 繼程法師講座:禪思與禪行 - ( 2011/05/19 )
  5. 禪文化入門講座:將心來,與汝安!中華禪的安心法門/蔡耀明 - ( 2011/05/19 )
  6. 禪文化入門講座:法界觀引發的禪修脈動/蔡耀明 - ( 2011/02/28 )

哲學家咖啡館開張,來喝心靈咖啡探索生命哲學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邱惠敏/台北報導】炎炎夏日週六午後何處去?歡迎光臨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哲學家咖啡館」!七月三十一日,在德貴學苑十樓法鼓大學籌備處圖書館德貴分館,近四十位學員伴著濃濃的咖啡香,在主持人辜琮瑜的帶領下,聊著「拒絕接受與接受拒絕」的主題,學員們化身哲學家,彼此分享與探索生命的課題。

具有哲學博士背景的辜琮瑜教授,面對不熟稔的學員,先引導大家放鬆,打破隔閡,並介紹在國外行之有年的哲學家咖啡館。

辜琮瑜表示,哲學家的咖啡館是以談話的形式,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讓不同的生命經驗交會,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她也引導學員注意討論技巧,譬如:專心聆聽別人說話,不要中途打斷他人的發言,不互相攻擊,遇到意見不同時,能尊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讓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分享、暢所欲言,同時吸收別人的生命經驗,轉成自身的養分。

此次的學員們年齡層與身分別差距大,有仍在學的學生,有已退休的高階主管,有從事社會工作者、表演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庭主婦等,彼此的生命故事非常不同,尤其「拒絕接受與接受拒絕」的經驗,不同世代各有解讀。

透過交流,學員們以不同的角度去認識這個世界,也重新檢視一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道理」。學員們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他們獲益良多,但也有人建議,下一場哲學家咖啡館舉辦時,學員人數再少一點,讓每個人有多一點時間互動,可以較深入地探索心靈與生命哲學。

「哲學咖啡館」最早在法國開始發展,從啓蒙運動、法國大革命,1850年之後的現代派運動到今日,幾百年來,法國哲學發展與散落在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有些咖啡館每週固定開闢專門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小時),聘請一、兩位主持人,組織咖啡館的客人探討哲學問題。經常組織哲學討論的咖啡館在巴黎有三十多家,在全法國有二百多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巴黎第四區巴士底獄廣場的「燈塔咖啡館」,這裡也是「法國哲學咖啡館協會」的總部,定期出版《哲學咖啡館月刊》,報導各地哲學咖啡館的活動情況。

哲學家咖啡館:生命中的附屬與歸屬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主題:歸屬與附屬

時間:2010/08/28

地點:法鼓大學德貴學苑

引導人:辜琮瑜

記錄報導:薛怡平

哲學家咖啡館以「歸屬與附屬」為主題,在8月28日進行第二場的對談。哲學家咖啡館源自法國,以對話的方式,在過程中協助我們理性的思考,提供解決與檢視、觀照問題的另一種可能性。

辜老師首先說明哲學家咖啡館對談的目的、意義和進行的方式,以及「聆聽者」與「發言者」的基本禮儀,例如對於發言者保持開放與接納的態度、帶著同理心傾聽等,以及要尋找機會勇於冒險說出想法,發言的人需要專注於主題上,不要偏離主題,也不要說個沒完長篇大論等等。

此次的對話從一位參與者的疑惑開始:「針對今天的主題先上網查詢「歸屬與附屬」的意義,可是卻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歸屬與附屬」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成為這一次對話中關於定義的練習。

之後大家陸續從自己生命故事、生活經驗與認知探索中找尋定義,分享自己的觀點,在辜老師的引言下,透過分享、回應、討論的過程共同思考「歸屬與附屬」的意義,並回溯自己的生命歷程、感受與價值觀:「提到歸屬與附屬和安全感之間的關聯,讓我想到需要和被需要……」,「歸屬的感覺是來自在團體中的存在感,也會因為自己的狀況改變了,所以轉而為團體中的附屬……」,「東、西方的文化是有差異的,中國人在乎與重視是的關係,在關係上尋求歸屬感……」。

主持人辜老師則在對談的過程中,歸結談話者的主要內容,以引言的方式在對話的過程中扮演穿針引線,拋磚引玉的角色,幫助參與者做更深入與理性的思考,激盪出更多元的觀點與談話內容。

歷經三小時的對話後,有些人表示,由於是第一次參與此種形式的聚會,雖然在過程中並未參與談話,但卻「從聆聽的過程中,得到許多知識和觀點。」在輕鬆和豐富的內容中,大家共同度過一個充實的週末下午,也期盼下一次的聚會,能經由不同的主題與不同世代、性別的參與者進行對話,一起探索屬於生命歷程中共同的課題。

哲學家咖啡館:在給予與付出間開發生命能量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主題:予與取(take and give)

時間:2010/09/24

地點:法鼓大學德貴學苑

引導人:辜琮瑜

參與者:生命教育學科中心北區生命教育教師

記錄報導:黃詩婷

法鼓大學人生學院第三場「哲學家咖啡館」,於9月24日邀請了已完成生命教育學科培育的高中老師們,在德貴學苑進行。該場次的活動,由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共同主辦,為北中南三區「生命教育進階研習課程—哲學家的咖啡館」展開序曲。

在主持人辜琮瑜老師的說明之下,學員們對哲學家咖啡館的運作模式有了基本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舒適、放鬆、安全的氛圍與空間,讓每一位參與者從自身的生命歷程中,尋找此時此刻所關懷的主題,以理性的哲學式思維,學習傾聽、同理與專注,過程中圍繞著選定的主題,在每一位參與者的對話基礎上,開放地發表自己的想法,並進行深入的討論。

活動一開始,辜琮瑜老師並沒有為本場次哲學家咖啡館預設主題,卻先對這些已完成培育的生命教育種子師資們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我們在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的教學,重要的是生命?還是教育?」學員們咸認生命與教育應當融會一體,在教學與實踐的過程中,展開廣闊且多元的面向。在此共識上,老師更深入地引導,指出哲學家咖啡館是哲學實踐運動的一部分,強調的是,哲學奠定了近代人文教育的傳統,本即重視對人的生命生發作用,如同透過教育,啟發學生探索與反思生命的格局與意義,而此正與生命教育的精神相應。

辜琮瑜老師請學員們暫時卸下老師的身份,靜下心來,想一想平日在生活中,最關心的議題是什麼?盡情地讓心裡面各種不同的聲音浮現。老師並就自己與親人間的有趣討論提供發想:「take, eat well; give, sleep well」,提出「Give and Take」(予與取)的主題。學員們陸續提出許多關懷的課題後,發現無論是家庭生活或校園裡的工作,都脫離不了「人我關係」,也都蘊含著如何在給予和付出之間取得平衡的考量。最後決定以「Give and Take」為核心、討論有關「沉澱心思的方法」、「婚姻、愛情、性」、「親子關係」等面向的主題。

對話過程中,近二十位學員專注聆聽彼此的分享,並熱烈參與討論、給予回應。尤其身兼「老師」、「父母」、「兒女」等多重身份與角色的諸位教師們,從中發掘了自己的許多掙扎與疑惑:例如將全部精力投注於解決學生的問題上,卻忽視了丈夫、兒女還有自己所帶來的苦悶;在教學上具備豐沛的熱情與活力,卻對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為學生、家裡付出這麼多,晚上卻都睡不好。以及對周遭人感受不到自己的付出而帶來的失落感等。

學員們在敘述的過程中不斷檢視生活中的片段,並試圖從理性思維出發,討論出改變的可能性。包括如何將付出轉化為幸福、快樂的基礎;思索得與失的課題;隨時留意、關懷人際互動中的丟、接球問題;乃至於思維真誠、開放表達自己內心聲音的方法與感受等,都讓學員們從中有所領略。

在結論中,老師指出,在哲學家咖啡館的思辨與學習中,得到所謂的結論並非最終目的,重要的是開啟一個互動討論的過程,使彼此的生命經驗得到關懷、理解與檢視。最後學員們紛紛回饋,透過這次的對話與溝通,更能瞭解、同理其他夥伴的生命故事,並形塑出一種相互支持的力量,也是一種對未來從事生命教育工作的充電歷程。

哲學家咖啡館:生命教育哲學家的省思與回饋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主題:生命教育哲學家的省思與回饋

時間:2010/10/15

地點:曉明女中

引導人:辜琮瑜

參與者:生命教育學科中心中區生命教育教師

報導:薛怡平

哲學家咖啡館是本著蘇格拉底關心人如何檢視生命的哲學基本精神,將哲學從學院帶回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進入群眾,進入社區中,所發展出來的哲學實踐系統。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經有一千多個哲學家咖啡館,台灣則仍在萌芽階段。

日前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生命教育中心合作,針對高中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在北、中、南三地各舉辦以思辯與對話進行的「哲學家咖啡館」系列活動。

10月15日下午假台中曉明女中,由法鼓大學人生學院辜琮瑜教授主持,與中區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們就其關心的主題進行一場精采的對話。

首先,辜老師介紹「哲學家咖啡館」的由來,以及進行的方式。哲學家咖啡館第一個要件是提供一個安全、舒適、自在的空間,並且是在一個平等的精神下,彼此用開與接納的角度,以及包容的態度,讓大家可以安心的分享。所以,這並不是課堂式的學習,沒有課綱與講義,而是透過理性的對話,開啟思考的本能,從聆聽他人分享的過程產生學習,包括學習「如何傾聽」與「如何敘述」。

辜老師和大家一起思考今天談論的主題,請大家分享自己生命經驗或是由自己的角色中發掘關心、在意的主題,從一段故事為前提,透過關鍵詞的歸納做為今天哲學家咖啡館談論的主題。
在辜老師的邀請與引導之下,發展出許多值得關心與討論的主題,包括:老師在接觸生命教育課程後,發覺「教學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願意分享更多的生命經驗,不只是知識而已,幫助學生「自我了解」;另一位老師在從事生命教課程教學時,面臨教學進度與內容困難,因此提出某些章節是否宜於刪除的疑惑,想與其他老師討論;也有老師提到近日智利礦工獲救的故事,將其運用於生命教育的素材,包括面臨生死關頭,如何透過宗教的力量及求生的意志來面對,或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等;另有老師提及,面對學生的需求,可以「如何傾聽」並給予適當的回饋。當日的對話就從這四個主題開始聚焦。

之後大家以「身為生命教育教師身分的省思與檢視」為主軸,開始進行議題式的探討。

談話過程中,老師們對於今日的主題,不只分享自己的意見、想法和建議,同時也分享個人在生活中,或是教學上的方法和經驗。看似簡單的對話,內容中充滿著真實與誠懇,以及用生命所累積的智慧與哲理。

對今天參與此活動的老師們而言,彷彿也在實際體驗一場生命教育的課程,但其內容並非透過講義與編輯好的教材,而是真實生命經驗的分享、傾聽與關懷。在三個小時的討論後,如引導的辜老師所提示,哲學家咖啡館的重點不是找到結論,而是由對話與分享的過程中,瞭解到他人的想法,發掘問題的多元性與不同思考的面向,開啟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大家試著學習發問,問出對的問題,並開展分析與思考的方法。

活動結束前,辜老師邀請每位參與者,以關鍵詞的方式為自己過往或未來的教師工作進行檢視,並透過交流,省思彼此的經驗與對未來的前瞻觀點。

哲學家咖啡館:從教育現場開展生命省思與關懷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主      題:從教育現場開展生命省思與關懷

時      間:2010/11/12

地      點:高雄小港高中

引 導 人:辜琮瑜

參 與 者:生命教育學科中心南區生命教育教師

紀錄報導:黃詩婷

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生命教育中心共同主辦,針對高中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在北、中、南三區一連舉辦了三場生命教育進階研習課程「哲學家咖啡館」。延續著北、中兩區教師們熱烈的討論與分享,11月12日下午於高雄小港高中,由法鼓大學人生學院辜琮瑜教授主持,南區的教師們也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對話開始前,辜老師先說明了哲學家咖啡館的由來與運作方式,讓大家有初步的認識與瞭解。接著以這樣的精神,引導大家共同營造出一個安全、舒適、自在的空間,依自己關注且想要談論之議題,以接納、包容的態度,透過理性的對話與思辨,聆聽他人的故事與經驗,與他者開展出彼此呼應的對話脈絡。

參加討論的老師們以當下進行生命教育教學的狀態省思:「自己為何要從事生命教育?」這個現今教育體制中被聚焦也最獨特的一門課程;接著,大家以「生命教育教學現場遇到的處境與難題」為主軸,進行探討。

對話過程中,老師們談到自己在課堂上的觀察與關懷,除了知識的傳遞,老師們發現學生在生活與課業上的辛苦,例如許多高職夜校生,生活處境比一般學生來的艱困,課業之餘,為了維持生活、賺取學費,甚至身兼數職,無暇照顧自己。因此老師們的省思便從如何與他們談生命教育開啟。畢竟課堂的經營需要時間與耐心,在建立信任關係前,在彼此熟悉而逐漸卸下心防前,生命的交流才能逐漸湧動。

第二個聚焦的小課題,是老師們思考到:「能符合學生們心中期待的生命教育老師,應該是什麼模樣?」而帶給孩子們正面能量的老師,似乎也是大家耕耘之後的共通體會。因為生命教育是人我關係的教育,也是一門師生們教學相長的課程。為了將生命教育課綱的知識轉化成滋養學生生命的養分,老師們透過自我生命經驗的檢視,以真心關懷投注於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上,將生命的教育以溫暖、滋潤的方式傳遞。大家彼此分享如何貼近年輕人的生活語言,或透過年輕人的互動方式了解他們,諸如閱讀學生的部落格、參與Facebook的討論,以瞭解他們的生活近況與狀態,並思維如何設計在課堂上與學生生活相呼應的課程,例如:網路互動素養的檢視與提昇、建立自我保護機制等。

此外,生命教育課綱與教育現場的銜接,是老師們在實際教學場域中必然會遭逢的課題。因此如何經由課綱的引導,並落實於衍生出來的生活議題,似乎是與學生真實關注面向相遇的模式。

縱使學生的真實生命經驗中有許多磨難與苦痛,都無法阻止他們對於幸福的嚮往,作為一個生命教育的教學者,體察與呼應學生們當下的需要,讓他們知道有人願意瞭解、傾聽與關懷,並藉由彼此之間或他人的生命故事,重新找到詮釋的方式,帶領他們從問題的當下,發現自己的力量。

經由這次的對話活動,老師們重新檢視了在生命教育教學現場產生的疑惑與困境,也更深刻肯定教育的主體為學生,在三個小時的討論之後,大家相互激勵,相互提醒,未來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引領學生做不同面向的思考,並為孩子們開創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生命中的亮點。從教育現場開展對生命的省思與關懷,正是本次參與對話的老師們從不同子題引發的共同焦點。

哲學家咖啡館:承諾與背離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主題:承諾與背離

時間:2010/12/18下午02:00~05:00

地點:德貴學苑十樓圖書館

第六場哲學家咖啡館「承諾與背離」於12月18日在法鼓德貴學苑十樓圖書館舉行,到場的夥伴有的早上剛從國外搭飛機回台、也有因人數額滿無法報名卻又帶著一顆既期待、嘗試的心來到活動會場,希望有機會參與,也有許多曾參與法鼓大學課程的夥伴們抱著對另一種學習形式的好奇來參與!大家相繼進入帶領老師辜老師為大家特別規劃的談話區中,喝著咖啡、吃著小點,以放鬆的心情預備加入這場哲學式的對話。

活動一開始,辜老師先為大家介紹哲學家咖啡館的由來、精神與原則,希望大家可以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盡情分享自己的想法、進行智慧的交流。爾後,對話在探詢承諾與背離的定義和價值中展開,「承諾、背離的定義各是什麼?其價值又是什麼?」是辜老師第一個拋給大家思考的議題,「在你的生命經驗當中,是否有承諾或背離的故事?背離一定都是錯的嗎?」在對話過程中,有的夥伴從自己的專業背景和所學做分享和定義,也有夥伴將佛教的思想和教導融合進來,更有夥伴舉現今電影《艋舺》來分享承諾的定義。此外,大家亦開始思考承諾與背離的正反面面向、也分享許多自己生命當中的經驗。

「自己的承諾模式是什麼?你是個輕易下承諾的人嗎?你會對什麼樣的人、事做承諾?而承諾是永遠的嗎?抑或是有時效性的?」、「所遭受過的背離經驗中,哪些是可以忍受或不可忍受的?」,乃至「在無常的人世間,又要如何做到信守承諾?」等等皆是辜老師與大家一同討論思考的議題,「有時承諾是被迫的,在不同的情境、主客觀因素下改變承諾算不算背叛……」、「對親人較難忍受,因為常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對家人安全感較深,所以才會放心地講傷人的話…」、「無法達成承諾就會跟對方說,避免對方過多的期待和自己的負擔……」、「不要輕諾,一旦承諾就要做到,因為承諾應該還帶有承擔的意義」。在活動短短三個小時的過程中,大家紛紛提出自已的想法、反思,也彼此回應夥伴所提出來的觀點,持續不斷的討論著,而帶領者辜老師亦針對大家提出來的想法給予回饋、激勵大家做更進一步的再思考。

許多夥伴都是第一次參與哲學家咖啡館的活動,但在活動過程中都踴躍發言、勤做筆記,許多討論的議題也提供給大家在活動結束後繼續思考、反省,從生活中去體驗、反饋。

活動最後的幾分鐘老師請大家分享參與的體會與想法,大家都覺得今天學到許多,是個很棒的經驗,而活動亦在辜老師的總結後做了一個完美的結束。

哲學家咖啡館:自由如風,掌控如絲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自由如風,掌控如絲

主       題:掌控與自由

時       間:2011/04/23

地       點:法鼓德貴學苑10樓圖書館

引  導 人:辜琮瑜

睽違一段時日的哲學家咖啡館再度於德貴學苑展開!由法鼓大學人生學院的辜琮瑜老師帶領大家進入哲學的思辯世界,共同度過週六的美好午後時光!

23位來自各方的夥伴齊聚一堂,多數人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活動,老師照例先為大家介紹哲學家咖啡館的歷史由來和精神,當然,傾聽、不帶批判的說話等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規則,如此方能透過這個有別於一般活動的方式,形塑一場走出殿堂的智性交流。

本次的主題為掌控與自由,多數人都嚮往自由,但卻又往往被無形的力量所掌控,到底這無形的掌控力量是什麼?我們真的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嗎?而自由又是什麼?掌控又是什麼?帶領者辜老師先從每個人對自由的覺察開始,帶著大家一起思索到底自己感到自由與否?自由和不自由的原因為何?有的夥伴認為自己很自由,而且自由與否是可以選擇的;也有夥伴分享自己很不自由,尤其是自己的「心」,往往受限於各種角色和社會期望,掌控別人,卻也被他人所掌控。

因此老師接著啟問:令人感到不自由的框架是什麼?行事曆、追求事業、期待、社會環境、抑或是自我期許?老師也帶領大家體驗一個小活動,覺知自我對時間的感受,透過此來思維,如果時間也是框架之一,是快是慢究竟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局限?

接著,老師拋出的問題是:自由和掌控是絕對相反、衝突的兩面嗎?有的夥伴聯結到權利、義務的關係;有的人舉風箏為例,看似自由在天空飛翔的風箏,其實仍被細細的一條線緊緊的牽繫著,甚且是一種由他人所掌控的狀態;也像物理現象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應該也是並存的。這種將自由與不自由關涉到自己看待事情的視角與態度的連結,是否也代表另一種選擇?參與成員們皆熱烈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生命經驗的分享,藉由自己的故事與大家對話。

最後,老師再以「不自由真的讓你那麼不快樂嗎?」以及「怎麼當自己的主人公?」等課題,引領大家進入更深層的思考,探討與人們無時無刻相關聯的外在情境如果發生變動,我們該當如何做主?

許多夥伴討論至此,紛紛提出一個被老師稱為「掌控與自由大和解」的觀點,如在掌控中享受自由,取得平衡;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感恩自己所擁有等;也有人指出,聖嚴法師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之中,能放下,就是一種自由。

最後老師提出一些哲學家與智者的觀點,如「處境不自由,但可以選擇讓自己的心自由」,以及「身心相應就是自由」等,提供大家對這個課題的開放式思考,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夥伴一同來加入哲學家咖啡館的探索與反思。(記錄報導/鄭歆琍)

哲學家咖啡館:檢視心態發覺模式/包容與忍讓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檢視心態發覺模式

【5/28哲學家咖啡館記錄報導/鄭歆琍】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然而要對繁複而時刻紛紜變動的思維與念頭進行檢 視,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法鼓大學人生學院辜老師所帶領的哲學家咖啡館,便是試著提供一個自在、被支持、相互接納的環境,讓人們得以進行理性思辯、與生 命對話以及自我的檢視。

本次主題為包容與忍讓,37位參與者先清點自己參加的動機,接著便由老師向參與者簡要概述哲學家咖啡館的緣起與進行的形式。

隨 後的討論從對包容與忍讓的感知和定義開啟。此次參與者以女性居多,且分享的故事與觀照,多涉及各自在婚姻與家庭生活中的情境。因此老師接著啟問:在所謂包 容、忍讓中,我們是否隱含了特殊的動機和目的?有沒有可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在進行支配或操弄?有時忍讓看似為了不要衝突,以讓自己不苦惱,卻沒想到,忍讓之 後變得更不快樂,所以是不是可以透過這樣的思辨,檢視出自己的動機?

談到動機、目的或企圖,往往容易讓人感覺那是負面的,老師則指出:「發現我們不是原先想的那麼單純、或不帶條件與目的,並非可恥的事,能發現目的、檢視目的,可以讓我們更清楚是否值得那麼做,並可為下一步做出更清明的判斷,也對自己的狀態更能掌握。」

之後老師拋出的另一個課題是「心態的檢視」。當我們認為自己處在忍讓、包容狀態時,心態又是什麼?有沒有可能看似委屈、忍讓的一方,其實是抱著我比你超越,所以我能如此包容你的心態?老師也邀請大家從這個可能性觀照自己的經驗。

參 與者也從分享中帶出另一層面的省思:包容與忍讓有時候僅限於當事者自我的感受,對方也許完全不理解彼此之間有這樣的狀態。因此當自己覺得在溝通或互動的過 程中出現了壓抑或委屈,是不是可以試著表達與調整溝通模式?在成員的分享中也發現,有時當我們重新檢視、嘗試改變彼此既有的溝通模式後,很多問題與不悅感 也隨之解決、消失了。

「當我們拉筋時,往前拉到底後停一下,再往前,會發現自己的潛能,而固有的底線也會隨之消失。」活動最後,老師以繼程 法師在指導禪修過程中的一段話引領大家進一步思考:包容會不會有底限,還是只有忍讓會有界線?什麼樣的狀態下讓我們包容一個人不會有界線,什麼的狀態下我 們忍讓是有界線的?這樣的界線如何訂定,有沒有可能當我們選擇暫停一下,再往前看,這個底線會因此有不同的意義?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跳脫既有的框架和限 制,並重新回顧事件的狀態,或許會出現更多的彈性與空間。

活動最後以邀請成員分享自己參與的心得和想法作結,老師也邀請大家繼續將今日所思 所想帶回生活中實踐、分享,「有時看似相對的概念,也許進入深層思維後,會發現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二元對立。」老師為今日的活動下了註解,不管是在人生的旅 途中或哲學的思辯中,很多標準答案在訂定或堅持之前,可以先經過思辯與檢視,再決定要如何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