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影像‧生命‧美學

觀影記:下一站,幸福嗎?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下一站,幸福嗎?

這部電影沒有俊男美女,也沒有張力十足的劇情,並且故事相當簡單平凡。但是,卻深深地觸動到我心靈的深處,看完影片後,我淺淺的嘆了口氣,這不就是你、我和他的人生故事嗎?!

影片中的男主角芬巴,是個飽受異樣眼光與歧視的侏儒,生活中唯一的朋友是一起生活與工作的亨利,唯一的社交圈是追火車俱樂部。芬巴繼承亨利死後所留下的火車站站長工作間,雖然名為新天堂樂園,卻是間破舊簡陋的小屋。芬巴來到此地,獨自一人展開新生活,生命也開始產生變化。 芬巴認為在他人眼中,他是怪異的、不正常的,因此他習慣以封閉和冷漠的態度回應。

生命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會以「眼、耳、鼻、口、身、意」對應著藉由各種形式發生的人、事、物,也許是突如其來意外的衝撞、好奇而生的主動出擊、善解的跟隨與陪伴等,觸動我們產生各種情緒與行為。其實,不過就是自我心念的寫照,所謂的「相由心生」。你、我內心的底層,是否也有間住著小矮人且上鎖的陰暗小屋,不希望別人造訪,不願意與人互動,對於他人的誤解總是以敵對的方式回應。

影片中芬巴與奧莉薇兩顆受了創傷的心,不願意提起的傷痛,他們用各種方法逃避,緊閉自己的心。閱讀、繪畫都無法平靜,酒精與藥物也無法治療,最後終究必須勇敢的坦然面對,如實的接受。 芬巴自責與憤怒於自己無力反擊他人的攻擊,然而圖書館女孩卻感受到芬巴內在安定與慈悲的力量,鐵道邊的小女孩看到芬巴的專業。是別人的誤解,還是自己無法肯定自己,是別人帶來的歧視、憤怒、傷痛、恐懼?還是自己帶給自己的。相反的,我們真的認識他人嘛?其實也只是認識「相」而已。安靜的芬巴,卻是個「追逐火車俱樂部」一員,聒噪的熱狗男有顆熱情與善良的心。

這部簡單的影片闡述出「覺知」的重要性,「認識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時常掛在嘴邊,但是要做到,真的好難!對我而言這個歷程,宛若撥洋蔥般,只有把洋蔥撥完,才不會繼續受苦流淚。人生旅程就像火車般,途中會經過不同的車站,行駛過不同的景緻和地形,只有前進沒有後退。

觀影記:活在當下,覺知此時此刻(here and now)的自己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活在當下,覺知此時此刻(here and now)的自己

2009年4月18日那天早晨剛結束禪七課程,風塵僕僕的從三義回到台北,接著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辜琮瑜教授「電影的禪機」的第一堂課,這堂課顧名思義就是從觀賞電影中領會「禪」,教授精選的第一部電影是「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

這部片子訴說著一個年輕的奧運選手丹米爾曼有計劃的為了實現冠軍夢想的成長歷程。電影一開場挺震憾人心的,主角丹從高處落掉在地,結果腳竟然如顆粒般的粉碎在地板上,他眼睜睜的望著一個老人拿著掃帚在掃著他的腿的碎片,他從夢中驚醒,深夜走出家門,偶遇在加油站工作的老人「蘇格拉底」(丹給老人的稱謂)竟然是夢中的那個老人,就此展開了一連串探尋生命和自我的奇妙經歷,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丹拉到了人生谷底,透過蘇格拉底的引導和協助,真實的改變了他的人生。

頭一次看著電影,感覺自己就在電影裡,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看著主角說的話、作的事、生活的習性、對人事物的看法等,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或許是從小到大一路走來還算順遂,自己的人生一直是照著既定的計劃進行,大學畢業前為自己規劃的人生目標是當上廣告公司總經理,所以計劃著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三~四年當上經理、五~七年當上總監、而後出國進修、再回到工作崗位實現目標。雖然執行過程中有點小變化,就是轉戰大陸工作,但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如願的發生了,照理來說我應該從此過著快樂的日子,事實不然,我並不快樂,每天的生活充滿著工作,這樣「忙、茫、盲」的生活表象看起來很充實,其實心裡很空虛,腦袋又開始回盪著到小時候時常想的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活著?」

直到四川大地震,這一震深深的震動了我,那麼多的人們前一天還在為生活打拼著,一轉眼就人事全非,天人永隔,有誰料想著到自己己經沒有明天了呢!四川震災的「無常」,讓我驚覺到「活在當下」的必要性,更加深了我去思索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最重要的又是什麼?」 而影片中的丹也面臨了人生中最大的重挫,就是出了車禍而少了一條腿,這對一個體操選手而言如同死了一般,他開始自怨自艾、失志消沉、甚至想放棄夢想時,蘇格拉底對丹說道:「死亡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沒有真正活過。」

中國有句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既然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應該要知福、惜福,珍惜眼前的一切,把握現在致力于有意義的事,持續不斷精進,真正發揮自己活著的良能。 什麼是活在當下?有段時間,我的「活在當下」就是即時行樂,不管過去和未來,現在的自己想干嘛就干嘛,高興就好,然而這個課題在我開始學習禪坐後有了改變。就像片中蘇格拉底開始訓練丹如何「活在當下」,第一課便是先淨化身體,把腦中多餘的垃圾丟掉,敞開心胸的接納心中真正的聲音和感覺,他要丹先從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模式開始。 這也就是我從禪坐的練習中得到的體會,「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所以要先放掉過去的習氣和未來的包袱,從此時此刻開始,放慢步調,用心專注於當下身體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覺受,就會發現每個呼吸、每個念頭、每個一舉一動是那麼清楚、深刻,從而真實的認知自己,踏實的活在當下。而這樣的認知,不是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過往的經驗、或者思考辨證而來,它是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所獲得的,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智慧」。

電影裡有一段畫面很吸引我,就是蘇格拉底把丹推下橋後,站在橋上問丹是否有察覺周遭的變化,丹看了看四周,回答沒有變化時,蘇格拉底從背後緊抓住丹的肩膀,此時透過丹的眼睛直觀四周環境,瞬間靜止了,丹很清楚的察覺到周邊的人事物的慢動作變化,蘇格拉底說道:「喜怒哀樂的變化就像四季的變化,凡事隨時有變化,任何一刻都是難能可貴的。」讓丹再次領會了當下一刻的奇妙變化,直觀的面對自己的感受,因而在桿杆動作上有了絕佳的表現。 「活在當下」,當下除了觀想內在自我,還包括了周邊的人事物。

在這次的禪修課程,果元法師教導我們用直觀的方式觀看周邊的景象或凝聽身旁的聲音,先不給看到的景色或聽到的聲音貼上任何名稱、標籤、或意義,只是用心專注的看或聽。我的體驗是,觀察力變細緻了,看到了景象之間的細微變化,聽到了更多不同聲音的此起彼落,當時所察覺到的周遭現象的變化是那個清楚,又是稍縱即逝的,分分秒秒都在變化,有如金剛經上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又何必太在意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呢?如果可以活在當下,而不執著於當下,就能凌駕於現象之上,以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面對人生,擺脫一切苦痛,成為一個真正的 Peaceful Warrior。 我想這就是蘇格拉底要丹在老爺車旁的體「悟」吧!

當丹試著用既定的想法去猜測蘇格拉底要的,不管說什麼都是錯誤的,直到黎明時分,丹直觀著一對情侣在面前接吻時,那個慢動作畫面再度出現,讓丹重新體會到當下的力量,當下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沒有絕對的,而這樣的覺知正是超越一切知識、經驗、思辨的,這樣的智慧正是親身實踐得來的。 寫到這裡,我突然明白了金剛經上「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含意了,不過我想現在覺知的意義也是暫時的,要能親身實踐於當下才好。就像影片中的丹原本懷著滿滿的期待上山看蘇格拉底所謂的「大驚喜」,在花了三個多小時爬到了山頂後,看到的只是一顆普通的石頭,正當沮喪之際,乍然領悟到「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地並不是」,才讓丹放下了對未來的期待,真正的活在當下。

什麼是活在當下?本片的結尾作了最好的詮釋,有兩個聲音在對話著,問著“where is it?”,答著 “here”,再問著“what time is it?,答著 “now”。「活在當下」就是「此時此刻」(here & now),要在此時此刻要作什麼呢?當代心靈大師埃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的述著「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給了最好的答案,就是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

pureland@電影工作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第一場:從「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時間:2010/10/02 13:00~17:30

帶領人: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辜琮瑜老師

【記錄報導/薛怡平】由法鼓山青年院與法鼓大學聯合舉辦的「Pureland@電影工作坊」,首場於10月2日下午在德貴學苑的無事講堂舉行。本系列工作坊由法鼓大學四個學院聯合推薦四部風格迴異的影片,以電影為素材,從多元的主題,領略生命、環境、藝術與公益等四個面向,並透過觀察、省思與討論、分享,一起關懷、參與實踐淨土在人間的可能性。

工作坊從觀賞電影開始,影片結束後由法鼓大學的老師詮釋電影的意涵,深入評析,並提出可探討的議題,帶領大家進行分組討論。

第一場由法鼓大學人生學院推薦影片「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並由辜琮瑜教授帶領大家探討這部電影所引發的議題,包括:個人自我探索、生涯探索、人我關係和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描述一位遊樂場的老修理工艾迪一生的故事。艾迪因為退伍後腳傷、父喪而被困在家鄉,每天重複著維護遊樂場安全的工作,他認為自己是被命運綁住,因而怨嘆以終。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

「生命結束的一刻,有多少人可以釋懷的離開,沒有遺憾……,我們可以透過對自己一生的整理和回顧,思維什麼樣的人生可以無憾?」辜琮瑜老師從電影中發展出五個主題與大家分享,包括「輪迴前的救贖」、「情與愛/一生的纏繞」、「戰爭的傷痛、遺憾與謎團的開解」、「回歸與療癒」等,引導大家以這五個主題進行分組討論,並進行大堂分享。

學員透過影片,重新檢視了自己與父親的關係,討論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小人物與大人物的意義等。影片觸動著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經驗,並由中醒視自己的生命歷程。如影片中所提到的:「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Pureland@電影工作坊,未來三場影片與時間分別是,11月6日由公益學院推薦探討全球化與公平貿易議題的影片「咖啡正義」;12月11日則是環境學院推薦的影片「愚蠢的年代」,探討當今現代人濫用科技毀壞人類生存空間,在未來世界被視為愚蠢年代的故事;第四部為1月8日藝術與文化學院所推薦的電影「小淘氣尼古拉」開展,該片為同名的法國繪本改編,以童心的角度看世界,探索親子關係與社群經營,這三場工作坊亦將於影片欣賞結束後,由各學院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探索與討論。

觀影記:用人生的加減乘除法則 活出當下的滋味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今天暫時停止

用人生的加減乘除法則 活出當下的滋味

5月2日繼續進入辜琮瑜教授「電影的禪機」的第三堂課,今天的影片是「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
這部片子訴說著一位電視台氣象主播菲爾,在2月2日偕同製作人、攝影師等人前往賓州普羅塔尼小鎮,採訪每年一度的土撥鼠節盛事。原本預定結束工作後立即返回城市,卻被大風雪困在鎮上。菲爾在第二天醒來,卻發現時間就此停格在2月2日這一天,一場人生的宿命就自展開,他的人生如戲劇般的大轉彎。
連續欣賞了三部電影,突然感受到辜教授精心設計課程的巧妙與用心良苦,這正是「認識自己」的一連串歷程。第一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讓人體認到要活在當下、覺知真正的自己;第二部「旅行者與魔術師」,讓人要出離自我執著、慾念,主宰自己的「心」人生;而今天的這部片子則將重點集中在「如果只能活在今天」上,深刻的強化了要如何活在當下,以及活在當下的意義性。
或許是我個人正處於探索自我的階段,自從去年夏天放下工作返台,便開始了一場追逐自我的旅程。為了靜心學習禪坐、為了重新體驗生命,選擇到全然陌生的歐洲遊學、生活了半年、為了找尋自我以及生命的意義,開始接觸佛法。所以,當我在觀賞這些影片的同時,總是不斷的反觀自己,在內心形成一種強烈的對照。
我覺得這三部影片就是「認識自己」的三部曲。首部曲,透過覺受當下身體的一舉一動,從而「認知自我」;二部曲,在覺知到真正的自己,便能「自我肯定」,了解到生命的意義,生起菩提心,從而實踐於生活中,透過實踐的過程達到「自我成長」;然而人畢竟是人,以自我為出發點,難免心生自私,三部曲則是透過放下自我中心、出離我執,達到「自我消融」,從而生起智慧心,從利己邁向利他的大愛。我想,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就是認識自己的最高境界─「無我」,更是學習認識自己的最高指導方針。
現在就回到第三部影片「今天暫時停止」,我想使用話頭禪的方法,從三個問題來分享這部影片給我的啟發。

問題一:「我是否每天不自覺的活在影子裡?」

主角菲爾是一個很自我中心的人,盛氣淩人、待人苛刻,聽不進去他人的意見,更要求其他人配合他。在土撥鼠節的採訪工作中,因為他的個人喜好,要求當天返回,入鏡播報時就隨口說了兩句便結束採訪工作。
當他面臨到每天早上6:00醒來都在2月2日時,面對相同的人事物在同樣時空重覆發生,他變得焦慮,有天在酒吧買醉,並與兩個醉漢一起超速颷車、闖平交道、與警察尬車等,他意識到他可以放任妄為,因為明早醒來還是回到同一天,因而說出了「我不用再按照他們的規則過活了」。
每個人都是在世俗的遊戲規則下生活,就像被一個龐大的影子籠罩著,所以平時很習慣用著影子判斷人事物,形成根深柢固的習氣,不自覺的活在影子裡。但是,當拋開了這個影子的庇護時,如同菲爾的情況,試問又該依尋什麼過活呢?
之前在大陸工作,我需要常常給業務人員進行培訓,曾經在培訓課程播放過一個影片,是一位台灣記者遠赴歐洲採訪一個沒有雙手的殘障女孩如何過生活。片中的她並沒有自暴自棄的活在世俗的影子裡,反而靈活運用她的雙腳煮飯、洗衣服、開車上街買東西、作畫、打電腦等,不但可以獨立生活,甚至用腳畫畫養活自己、還小有名氣。她說這一路走來,最感謝的是家人無私的關愛,讓她有信心的活下去。
每當業務人員們看完影片都能得到很大的激勵,像她這樣「人殘、心不殘」的勇於面對人生,而他們身體完好,只要努力,還有什麼不能辦到的呢?反觀現代很多人卻是「人不殘、心殘」,深深的被貪、瞋、癡三毒所苦。聖嚴師父提倡的「心五四運動」確實是現代人修復心靈的必修功課。

問題二:「生活一成不變,不好嗎?」

影片中,當菲爾發現做任何事不必有所顧忌時,開始極大化釋放出內心的慾望,每天大肆的享受吃、喝、玩、樂,甚至不惜花言巧語玩女人,完全暴露人性最乖張、醜陋的一面。直到他如法炮制卻得不到製作人麗塔時,他開始厭倦這樣的生活。
生活一定要有所改變嗎?如果像菲爾這樣每天求樂、求變,這樣好嗎?或者,像有些默默行善的志工們,每天就是專心唸佛、當義工、作利益他人的事,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不好嗎?所以,在變與不變之間,取決於活著的出發點,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有句禪語說:「日日是好日。」如何讓每一天都是好日?聖嚴師父108句自在語說道:「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有了最有意義的注解。我的想法是,活在當下覺受清淨的心,直觀當下覺知事物的本質,便能生智慧心,用以行事待人,相信就能活出「日日是好日」的人生了。

問題三:「如果只能活在今天,要怎樣過生活?」

從菲爾的人生停格在2月2日這一天後所發生的大起大落歷程,讓我認識到另外一種人生的「加、減、乘、除」法則。
菲爾一開始如同驚弓之鳥、不知所措,而後放任欲望,為所欲為,盡情享受人生。這是加法則,一個又一個的慾望追逐。
當他厭倦了物慾生活後,變得絕望沮喪,每天以各種自殺方法了結生命,但仍在隔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是活著。這是減法則,一遍又一遍的了結生命。
後來他開始利用每天重覆的優勢去達成一些目的,甚至一度以為自己是天神,能預知未來。如同他為獲女製作人芳心,透過每個今天他和她交往腳本的修正,極力投其喜好,仍未達目的。令他徹底覺悟的是在片中不管他用任何方法都無法改變街頭流浪老伯的生死,讓他開始理解到這種刻意而為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每天醒來又回到起點。這是乘法則,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加乘,用心算計。
最後,他轉變心念,只想用心認真的活在每個當下,無所求的利益眾生之事。由於他太熟悉這一天會發生的事情,就是舉手之勞,適時的抱住從樹上掉下來的孩子、救了餐廳裡被食物噎住的中年人等,這時候命運發生改變,他不但擄獲女主角的芳心,同時啟動了明天的運轉,獲得了人生的Happy Ending。這是除法則,一點一滴的生命綜效,帶來了知足常樂。
「如果只能活在今天,要怎麼過生活?」人生可以有很多種活法,這看你怎麼對待它。菲爾用著他的方式加、減、乘、除每個今天,最後活出快樂的今天,成就了明天。現在就請試算一下自己生命的「加、減、乘、除」法則,看看最後產出的是什麼,這將是促成自己要如何活在當下更有意義的原動力。

觀影記:旅行者與魔術師/做自己的主人,航向人生的夢土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旅行者與魔術師
做自己的主人,航向人生的夢土

4月25日讓我們繼續進入辜琮瑜教授的「電影的禪機」,第二堂課播放的是《旅行者與魔術師》(Travellers and Magicians),由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導演。
鏡頭前的不丹深深吸引著我的眼球,天空那麼清澈湛藍,山川那麼的渾然天成,人們那麼的熱情純真,生活那麼的單純有序,這樣一塵不染的國度不就是人間淨土,許多人嚮往的天堂嗎?
然而影片中的地方官員,就在金錢、美女的慾望驅使下,一心想要永遠離開這個國度,去追求心中的夢土─美國。他寧願放棄做官,要去美國做摘蘋果的勞力工作賺錢,不正是路途上第一個遇見的賣蘋果老人的工作,但官員卻是嗤之以鼻的態度對待。這讓我想起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名言:「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夢想對人生的意義為何呢?得到了就滿足了嗎?或者,得到後又開始另一新夢想的奮鬥歷程呢?
官員第二個遇見了僧人,在得知官員意圖時說道:「關於夢土,你必須小心,因為當你醒來的時侯,可能會感覺不太舒服。」隨後跟他說了一段塔喜的故事。塔喜整天想要去夢土找女人,他的弟弟在午餐裡施了魔法,讓他進入幻境經歷了與阿黛的情、慾糾葛,才讓他從夢土中驚醒。看到這裡,曾有一個念頭閃過,僧人可能就是塔喜的弟弟,他想藉此點醒官員。
非常佩服導演在影片中這兩段追求夢土故事的巧妙安排,一邊演著現實中官員故事,另一邊說著僧人帶來的塔喜故事,讓人清楚的在同時間享受兩段故事精采的演繹,並且有了鮮明的對照。
這時片中出現了一組關鍵人物─賣紙的父女。賣紙老伯認出官員的身份時說道:「你是村子裡很重要的人。」老伯的話深深觸動了他。因為官員一直利慾薰心,看不見眼前一景一物的真實,感受不到身邊人們的真誠,更忽略了自己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需要別人,同時被人需要著。官員在旅程中與大家互動,進而產生了互助、互惠的情感連結,甚至直達公車來了,他念及老人的蘋果等不及賣就爛掉了,讓老人先行。從不屑一顧到讓位,付出與回報之間,這就是慈悲心的體現,生命的力量所在。
賣紙老伯說女兒因考不上大學就回家幫忙賣紙,女兒卻偷偷告訴官員,其實她已考取大學,因為母親早早過世,她不忍年邁的父親這麼辛苦,所以回家幫忙。女兒出離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生智慧心,在人生轉折點選擇回到家鄉侍奉孝親,與官員無視於雙親一味想離開的情況,形成強烈的對比。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聖嚴師父曾說:「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先生也說過:「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你賺了多少錢,而在於別人能否因為你而活得更好。」我想可以從上述的話語得到啟發。人生短短數十載,你想要讓自己的生命活出怎樣的光采呢?
影片結尾,官員與僧人搭上車,僧人又開始跟官員說起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官員,他踏上尋求夢土的旅程…」官員展現會心的一笑,結束了影片。
導演高明的留下一個開放的Ending,官員究竟是去美國?或者回到村莊?未知。但明確的是,官員和塔喜都從追求夢土的過程中有了覺醒,解放了心中對夢土的執著,能夠以更寬廣的心去面對生命。如同法國著名作者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我們都是旅行者,航行在自己人生的這片海洋,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如何掌舵前進?答案,就在我們「心」中。

電影中的禪機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課程名稱 電影中的禪機 主持人:辜琮瑜
課程概要 電影是一種繁複的藝術形 式,但就與所有人的六根相應般,心念是什麼,看到的、聽聞到的便是什麼。本課程為您準備了六部風格迥異的影片,邀您一起從不同的入手處,窺看生命的點滴。
教學目標 是不是任何一部電影,都 可能讀出禪機?這是一個啟問,更是一個邀約,我們試圖在共同觀看的歷程中,彼此導讀出生命中的多元體會。
課程內容
及進度
週次 日期 內容 備註
4/18 就是此時就在此刻: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4/25 心的漂泊與駐足:旅行者與魔術師
5/2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今天暫時停止
5/9 放下與鬆綁:下一站,幸福
5/16 無常中的安住:命運的十三個交叉口
5/23 生命中的因緣交錯:蝴蝶效應

電影中的生死禪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課程時間:2009/6/20~8/22(共計九週)

課程名稱 電影中的生死禪 主持人:辜琮瑜
課程概要 電影是一種繁複的藝術形式,但就與所有人的六根相應般,心念是什麼,看到的、聽聞到的便是什麼。本課程為您準備了九部風格迥異的影片,邀您一起從不同的入手處,窺看生死的關懷。
教學目標 電影記錄著生命中的點滴與多元可能,邀請您一同來共同觀看,彼此導讀、分享有關生與死的各種觀點與領悟。
課程內容

及進度

週次 日期 內容 備註
 6/20 療遇之旅:依莉莎白小鎮
6/27 奇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心靈印記
7/4
最終/陪伴/對話:老爸的單程車票
7/11 最難開口說再見:童年舊事
7/18 無常的轉動與迴旋:偶然與巧合
7/25 我是誰?:忘了我是誰
8/1 跨越思辯與真實的溝渠:影子大地
8/15 活著原來不是理所當然:生之慾
8/22
從封閉到釋放:摯愛

電影中的關係禪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課程名稱 電影中的關係禪 主持人:辜琮瑜
課程概要 電影是一種繁複的藝術形式,但就與所有人的六根相應般,心念是什麼,看到的、聽聞到的便是什麼。本課程為您準備了九部風格迥異的影片,邀您一起從不同的入手處,感受、思惟生命中與關係相扣的課題。
教學目標 是不是任何一部電影,都可能讀出禪機?這是一個啟問,更是一個邀約,我們試圖在共同觀看的歷程中,彼此導讀出生命中的多元對話與關懷。
課程內容

及進度

週次 日期 內容 備註
9/19 我該拿你如何是好?舞動人生
9/26 寂靜小鎮的公開私密 :寂寞死亡之日
10/17 壓抑模稜的家常滋味 :橫山家之味
10/24 我在你生命存在的理由: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10/31 陪伴心關係:天使的約定
11/7 公路上的寂寞身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11/14 藝術殿堂的瓦解與重生:夏日時光
11/21 快樂的小元素:布拉格練習曲
11/28 隱藏在抉擇與放捨中的幸福:幸福的三丁目

電影中的禪機系列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4月18日至11月28日期間,法鼓大學籌備處於週六下午在德貴學苑舉辦「電影中的禪機」三個系列課程,主題分別為「電影中的禪機」、 「電影中的生死禪」、「電影中的關係禪」,由助理教授辜琮瑜解說電影中蘊藏的種種禪法。

電影是一種繁複的藝術形式,與眾生的心與六根相應一般,心念是什麼,看到的、聽聞到的便是什麼,因此電影中所傳遞的聲、光、影像,尤其編劇、導演、演員的意志與意念, 也都將在看似娛樂的過程中,讓閱聽大眾於不知不覺間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系列課程便是依照此概念,設定幾項主題,再從不同的觀察視角,分別欣賞一些風格迥異的影片,引領學員共同觀察生命的種種面貌與內涵。三個系列影片賞析課程主要探討的內容,分別如下:

「電影中的禪機」系列,主要希望從電影中體會禪法對生命的提醒;例如《蝴蝶效應》一片即是藉由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探討因緣的奧妙。

「電影中的生死禪」系列,則探討生死課題;女性電影《油炸綠番茄》中,兩位女主角在共同面對與自己非常親密的人意外往生之後,從極度悲傷中平復,再由彼此敵視變成相互依賴的過程,深 究生死議題。

「電影中的關係禪」系列,以人際關係的課題為主;例如影片《橫山家之味》敘述一位養育前夫兒子的太太,首度陪著丈夫回老家探望公婆和小姑,彼此見面卻能夠讓關係發展得親切、自在、輕鬆與自然,可說是關係禪的極佳示範。

每部電影的講題,均以一句話呈現片中的禪味與禪機,並邀請大家一起分享個人所體會到的「法味」,期望透過這種獨特的閱讀形式,相互學習與交流。

pureland@電影工作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image以影像為素材,闡釋生命美學的精神。強調生命關懷,以敘事為方法,進行生命故事的交流,實踐從大學院、大關懷與大普化之目的。

PureLand@電影工作坊

什麼樣的條件吸引你進到戲院看一部電影?

超強卡司?聲光娛樂?雋永或讓人動容的劇情?

一輩子都去不了的夢土?

或者,放下滿足感官知覺的期待,

就只是單純地來看一個好聽的故事,

讓你在停看聽的同時,

還發現自己的心被觸動、打開了;

你願不願意赴這樣一場約?

§電影場次一§

10/2(六)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授課老師–辜琮瑜
探討面向–個人自我探索、生涯探索、人我關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movie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