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思想研究 展現多元面貌

_xue_shu_yan_tao_84x59_0活動日期:2010年5月28、29日法鼓山信眾論壇,5月30、31日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地點: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協辦單位: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法鼓大學、法鼓佛教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山世界青年會
學者專家、僧團法師齊聚第三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信眾論壇」 論述師父教導與理念內涵1
▲國內外宗教學者齊聚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發表對聖嚴師父思想的研究成果。透過眾人的集思廣益,師父的思想將更能利益普世的大眾。(許朝益 攝)

【張錦德/台北報導】由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信眾論壇」,五月二十八日起一連四天,在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舉行。研討會主題為「聖嚴法師的教導與時代意義」,來自美、澳、大陸、台灣等地五十八位佛教學者,共發表三十六篇論文,共有一千五百多人與會。本屆研討會是聖嚴師父圓寂後首次舉辦,在學術研討會之前,也首度規畫舉辦信眾論壇,由僧團法師發表對師父教法的研究與論述。「師父圓寂捨報一年多來,法鼓山四眾弟子應深思檢視自己有無遵循師父教誨,讓自己更精進。」五月二十八日的開幕典禮上,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致詞呼籲大眾在緬懷師父時,不要只停留在追思的階段,而是應該更積極實踐師父的教導,盡力推動師父的理念,來淨化人心與社會。

早年跟隨東初老人在農禪寺出坡耕種的鑑心長老尼表示,看到農禪寺從早期三、四個人胼手胝足,從農舍起家,對照今日近萬名信眾共襄盛舉的現場,心裡「很歡喜」!長老尼勉勵大眾,動土之後才是承擔的開始,四眾弟子要齊心合作努力,成就接引大眾學佛的一方水月道場。

首先登場的信眾論壇,僧團法師分別以禪法、《法鼓全集》、僧教育,以及三大教育四個主題,發表綜合報告。學者對於法師與談報告所引用的文章、史料,表達肯定與回響。上海師範大學侯沖教授表示,參與信眾論壇,使國外學者對師父思想以及法鼓山的組織運作,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

三十日展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之多,參與人數之踴躍,為歷年之最。今年的論文研究內容涵蓋思想、禪學、教育、心理學、生命教育等,學者們也傾向以更多元的角度來進行研究。除了來自國內外學者的參與,僧團法師也在研討會上踴躍發表論文,展現了法鼓山經營大學院教育三十年來的豐碩成果。例如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針對師父的新書《觀音妙智》做深入研究;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學士班主任果暉法師,則從當代漢傳佛教的危機中點出漢傳佛教的轉機,論及師父復興的漢傳佛教,乃是吸收世界各系佛教的優點。

果祥法師發表⟨聖嚴法師對台灣喪葬禮俗的影響⟩,僧伽大學女眾副院長果光法師及教務助理常諗法師聯合發表⟨漢傳禪佛教的當代實踐──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分別從生死關懷、社會學、倫理學角度切入,呈現師父教導的實踐面向。

對於聖嚴師父教法的時代意義,來自美國堪薩斯大學宗教研究系的史蒂文生(Dan Stevenson)教授,在專題演講中指出,師父為傳統佛教重新尋找定位,開啟現代人對傳統佛教認識的橋樑。因此,師父創立「中華禪法鼓宗」,不只是「復興」了漢傳佛教,更重要的是師父融攝各宗派之後的思想,因應時代而「創新」了漢傳佛教。

誠如聖基會董事長施建昌所言:「每一個人學到的是聖嚴師父的部分,合起來就是師父的整體。」相信透過學術研討會的持續舉辦,以及眾人的集思廣益,未來關於聖嚴師父思想的研究成果將更完整、更加可觀,也更能利益普世的大眾。( 原文取自法鼓雜誌 第 247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