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心的鍛鍊

哲學家咖啡館:在缺陷中發現完美/完美與缺陷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在缺陷中發現完美

時    間:2011/06/18
地    點:法鼓德貴學苑10樓圖書館
引導人:辜琮瑜老師

【活動報導/葉淑英、鄭歆琍】我們有多少人,每天努力地生活、打拚,就是為了要達成別人的期待、或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我們又花了多少的力氣和精神,隱藏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只因為那令人感到羞赧?

完 美與缺陷,是這次哲學家咖啡館的主題,39位夥伴,再次齊聚德貴學苑十樓圖書館享受美好的哲學和心靈饗宴,激盪著生命的火花。在開始討論之前,琮瑜老師選 用了《你可以吃你的貓嗎?》書中一個蘊含倫理思維的故事讓大家練習檢視自己的思考。老師藉此提醒大家,不要用慣性的思考或反應來回應。我們可以試著以這個 故事進一步去檢視自己慣有的模式和價值觀,並試著打破自己固有的模式,繼而再做抉擇。

老師也將今日主題與幾項哲學課題相連結,引領參與者思考:世界上有無事物是絕對完美的?什麼是美?完美是美抑或缺陷也可能是美?老師邀請大家以挑戰自己、開放、接納各種可能性的態度進入今日的主題。

活 動進行中,老師持續提出幾個和今天主題有關的課題,引領大家一同來面對、檢視與思維。首先要省思的是:完美是加了一些元素變得完美,還是少了一些元素變得 完美?缺陷是加了一些元素變得缺陷,還是少了一些元素變得缺陷?對此大家紛紛提出不同的想法,有位夥伴以圖畫來詮釋,西方的油畫,以畫面飽和為美;東方的 國畫,則以留白為美。美是主觀的,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認定。

其次,你最在意什麼樣的人事物必須完美?本次參與的夥伴大 部分都將完美的追求著眼於工作上,有人分享自己追求工作完美的經驗,卻發現最後導致追求到的是完美的過勞死。有人主張,完不完美不在目標,而在互動的過 程。有缺陷,讓自己能有所追求,能夠一點一點把缺陷拿掉的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完美。

此外還有諸如:追求完美,是需要還是想要?完美和缺陷是相 對的,還是絕對的?無常的人世間,完美和缺陷往往輪番上陣,問題在於,有沒有絕對的完美和缺陷?有夥伴分享,單身有最大的孤獨,也有翱翔天空最大的自由。 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認知,往往是因為戴了粉紅色的眼鏡,或灰色的眼鏡,而引發不同的覺受。

老師也舉了Shel Silverstein的繪本《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為例,提醒大家思考:我們所追求的完美,可不可能變成障礙或缺陷?故事裡的主角是一個缺了一角的圓,不停尋找自己所缺少的一角,當她找到那缺 少的一角後,卻發現自己沒辦法像之前那樣隨時可以停下來欣賞沿途的風光,故事裡的圓,看似得到完美卻也感受失去更多。

老師的幾個提問,引領大家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完美的定位、堅持,也重新省思完美和缺陷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或許,有時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讓生活中可以增添許多的樂趣、避免危機。

最後老師問大家,完美可不可能達的到?有沒有方法?是透過改變自己或他人?還是調整認知?這些對完美和缺陷的重新認識和省思,幫助我們思考生命中的事物。

在 本次對話活動接近尾聲之際,老師邀請沒來得及說話的夥伴簡短地回應本次的主題。有位夥伴用兩個廣告來詮釋今天的主題:廣告一:Lexus追求完美,近乎苛 求。廣告二:不要再為我打分數了。這位夥伴談到,人生有缺陷是正常的,只要能改變心思,就能接受缺陷。我們常常忘記要把彈性用在自己身上,所以會一再碰 撞。我們要常常檢視自己是不是對自己太苛求,而有時這樣的檢視,也是另一種苛求。追求完美,是一種除錯的過程,我們要做到找到錯誤,又能夠接受錯誤的心 態。

也有夥伴試著用較為圓融而成熟的角度來詮釋完美和缺陷,優點每一個人都欣賞,但是能欣賞缺點,更是一種大智慧。學習的歷程中,經歷不完美,透過別人的生命故事,我們能夠去釐清完美與缺陷,讓這個世界有加入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而這些美好的言語,就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為今天的活動,畫下美好的句點。

哲學家咖啡館:價值與身心處境的對話/匱乏與充足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匱乏與充足,價值與身心處境的對話

【活動報導/葉淑英、陳玫如】7月30日的哲學家咖啡館,首次將場地設在德貴學苑一樓的解禪蔬食,在更接近咖啡館的氛圍中,20幾位參與者在辜琮瑜老師的帶領下,針對當日主題提出不同的觀點,並分享自身的生命經驗。

在活動伊始,辜老師先以老子的一段話帶出匱乏與充足的哲人思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接著老師便引導大家不斷透過幾個核心議題,作為思考的線索。

首先是探討環境與心境的對照,例如身處不同的情境,條件不同,會不會有不同的感受?其次讓大家體會覺察,感到充足的原因是什麼?感覺匱乏的原因又來自什麼?並由此讓參與者對充足與匱乏的感受,與身心狀態進行內在對話。

此次參與者者的年齡橫跨青年學子到銀髮族,角色涵蓋面向則包括大學生、家庭主婦、退休教師到3C產業的從業人員,成員的多元性讓這次的討論出現許多有趣的交錯。

由 於處在一個所謂的e化時代,此次討論過程中,有關3C產品、電子郵件、blog和網路社群網站等現象,都成為大家思考匱乏與充足的熱門連結。例如面對日新 月異的3C產品,到底要不要隨時跟上擁有或學習的步調?如果有實際的困難或沒有意願,會不會被時代、環境所淘汰?由於有相關從業工作者在場,因此出現各種 多元觀點,辜老師則從中將有關價值觀的建立等課題帶入,讓大家思索,抉擇過程中,我們依於什麼來判斷?

老師也舉哲人伊比鳩魯對欲望所做的分析,「生命有三種欲望,一種是自然而必要的;另一種是自然卻不必要的;還有一種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邀請大家一起從定義到生活中的連結來思維,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必要?什麼是不自然的?什麼是不必要的?

討 論過程中,參與者也提出許多精闢見解,與有趣的觀點或經驗。例如一位感覺很匱乏的夥伴,是因為身邊的人所擁有的經濟條件是自己到達不了的。有的人覺得匱 乏,則是因為不斷給自己目標去追求。但終究因為察覺到自己的比較心態,從而改變思維,發現盡心盡力生活,就沒有充足和匱乏的問題。

有位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的家庭主婦指出,由於照顧家庭十分忙碌,一段時間之後心靈有匱乏感,處理的方式就是去打個禪七,讓自己因著補充而感到充足。

也有人分享自己在匱乏狀態下,會進入恐慌的情緒,進而只想去擴張、尋求支持或是攻擊,以掩飾自己的匱乏。這些經由檢視過的分析,將可以在未來出現類似模式時自我提醒。

活動結束前,辜老師邀請參與者回家之後,可以練習評估自身的狀態。將擁有清單、匱乏清單做個表列,再重新整理、檢視,可以試著用必要與否?自然與否?或今日討論過程中其他人的經驗,對自己的狀態做出不同的觀照。

誠 如老師一開始所說,許多人帶著疑問,走進哲學家咖啡館;往往帶著更多的疑問,走出哲學家咖啡館。因為疑問本身,就是哲學思考的開始。無論是否接受過哲學訓 練,走進哲學家咖啡館的每一個人,都能透過對話,開發或顯現哲學潛質,經由不斷地追問,帶著更多元、更包容的心走入所處的身心情境,與更多人開展檢視過後 的新關係。

哲學家咖啡館:咖啡館裡談生涯輔導與意義探索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哲學家咖啡館:咖啡館裡談生涯輔導與意義探索/引導人:辜琮瑜(生命教育學科中心北區)
【活動報導/黃詩婷】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共同主辦之100學年度「生命教育進階研習-哲學家咖啡館」,於8月26日下午,邀集近三十位生命教育教師齊聚法鼓德貴學苑,再度透過對話,展開一趟自我檢視之旅。

帶 領人辜琮瑜老師,自2010年起擔任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以來,對於目前高中職生命教育課程之推動,即抱持著深切的關懷;並分別在台灣北中南三 區,帶領了三場「生命教育進階研習﹘哲學家咖啡館」,與生命教育教師群展開對話,希望以多元的面向,進行各課程核心議題上的教學經驗分享,提供教師群對於 哲學實踐之認識,引導其做深度的檢視與反省,並能應用在生命教育的教學場域裡。

因此在這一場的哲學家咖啡館進行之前,辜老師特別透過完整的 簡報,介紹了西方哲學家咖啡館的緣起、理念與運作模式,並指出哲人的智慧從生命與生活的探索中而來,也應該是現代人面對困境與問題的可能應對面向;由於人 往往活在一個有四面牆和一個天花板的世界而受到侷限,而哲學的眼光就是要打破這樣的世界。只要我們能帶著一點瘋狂為自己冒險,以「創意想像」釋放心靈向 度,以「科學精神」檢視自己的模式,以「開放心胸」接納世界的豐富與多元面向,不必具備專業哲學背景,每個人都有自我檢視與思維的能力,都是自己生命學問 的專家,都是一位與生俱來的哲學家。

接著辜琮瑜老師邀請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平日在生活中關懷的面向,並以輕鬆的喝咖啡、對話方式,傾聽身邊夥伴日常的思維或關心的議題,在禮貌、耐心、專注、包容的狀態下,學習挑戰別人的觀點或讓自己的觀點接受挑戰,藉此體會事物的多種可能性。

之 後這場對話即在一位學員提出「何謂正當職業」中展開,近三十位學員專注聆聽彼此的分享,並熱烈參與討論、給予回應,歸納出「道德與法律」、「人性」、「生 命的尊嚴」、「靈魂與靈性」、「生存權﹘我要活下去」、「選擇權與自主權」、「樂在其中」、「價值判斷」、「市場供需」、「重視表象」等不同面向與論述要 點。

活動最後,大家得到一致的共識,或許考試測驗有既定的標準答案,然而,人生卻沒有單一標準答案。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此階 段,身為生命教育教師能夠做的,是「陪伴」學生走過青澀歲月,「傾聽」學生內在的聲音,創造師生之間的對話空間,讓學生知道在成長道路上並不孤單。最重要 的是,以教師自身的生命經驗與歷程,溫潤、貼近學生的心,引導學生檢視自己,進而發現潛在的自己,觸發其往廣闊且多元面向去思維,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 值。

哲學家咖啡館:中區生命教育教師的參與、理解、練習與開發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活動報導/黃詩婷】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共同主辦之100學年度「生命教育進階研習-哲學家咖啡館」中區活動,於9月9日下午在法鼓山台中寶雲別苑舉行。

由 辜琮瑜老師引導討論的哲學家咖啡館,為了讓參與者體驗開放、放鬆、舒適且具安全感的討論空間,分別於法鼓德貴學苑「解禪蔬食」、「多元學習區」、「圖書 館」做了不同的嘗試。有別於以往,此次舉辦的地點「寶雲別苑」,為中式庭園建築,處處可見綠意盎然的花草樹木,浮萍蓮葉片片,對話就在潺潺流水聲與白雲、 綠地環繞下展開。

帶領人辜琮瑜老師先透過完整的簡報,介紹了西方哲學家咖啡館的緣起、理念與運作模式,並分享8月26日在德貴學苑舉行的北區經驗。之後進行第二階段的對話,由中區老師們逐步從發想、論述自己關心的課題,從而聚焦並正式展開。

老師們關懷的主題雖領域看似有別,但皆不離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現場,例如如何在生命教育課堂上更具體地帶出「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的課題?是否能透過討論,交換彼此教學實務上的經驗。

也有老師提及,所帶的班級有學生因腦瘤開刀,被告知僅餘半年生命,但即使服抗癌藥物有不適反應,仍堅持每天到校上課,與同學互動,自己看到這些場景除了充滿不捨與感動,也產生對死亡的諸多情緒,這個功課遠較課程中所能教的更深切而複雜,因此想以此共同省思死亡的議題。

另 一個問題的發起,則為老師對高中生談戀愛的無奈,雖然這早已是普遍且長久存在的現象,但情愛的過程、之後的問題或後遺症,似乎不能以習以為常就輕易帶過, 加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電影帶出的風潮,除了學科中的性愛、婚姻、倫理之外,有沒有更多的面向可以陪孩子一起度過這個複雜的身心風暴。

之後在場的老師經過一番討論,決定本次的對話聚焦於這個課題,生死議題則留待下次再予以深入思辨。

至 於如何關懷高中孩子們的情愛功課,絕大多數老師表示,情與愛並不僅限於戀愛,包括人際關係,都是必修學分與必經歷程。老師至少要能秉持「態度開放接納,立 場公正客觀」的原則看待,隨時關懷學生,並讓自己成為可開放諮詢的對象。除了引導學生從角色與分寸拿捏反思,進而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也可以從醫學或科 學面向解讀身心反應,如此則學生一旦遭逢問題,便能陪伴他們共同探索、思考或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經歷了短短的哲學式對話練習,老師們也思考到,可以把哲學家咖啡館的對話模式帶到生命教育的教學場域中,自己則可以學習成為理性思維的引導者,讓學生們開始關注自己的生命課題,激發其思考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針對此需求,辜老師允諾將在之後的研習活動中,進行哲學家咖啡館的帶領練習,讓每位老師都能把哲學思維帶進課堂的討論,藉以激發學生自我檢視與思維的能力,甚至形塑為習慣,在面臨任何情境時,能擁有多一些的參考模式。

哲學家咖啡館:容易妥協?習於堅持?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容易妥協?或習於堅持?

【活動報導/葉淑英】你是容易妥協的人?還是習慣堅持的人?

生命中總有許許多多的選擇,我們不時得選擇堅持或是妥協。法鼓大學籌備處在9月24日針對這樣的生命議題,邀請對此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進行開放式的哲學思考與討論。

雖然是例行性的活動,但每一次的哲學咖啡館,都像是第一次,因為無法預期會發生什麼事。但相同的是,辜老師都會帶領大家,用一個尊重開放的心,去聽、去對話,當Good speakers也成為Good listeners。

老師在正式開始進行對話前,先以哲學家對「挫折」的討論,指出那就像是人的現實與期望之間,出現了一堵強。老師也畫了兩張簡圖,讓大家思考,堅持是否就像遭遇一堵牆之際,直接碰撞,而生起挫折感?妥協則像是選擇轉彎往上。

接著老師邀請大家檢視自己的模式,是習於堅持的?還是傾向妥協的?大家停留在此回觀之後,開始將課題往內探索。

之後的對話,是在場者對自己觀察之後的自我詮釋,許多人開始發現,此二者往往相對出現,只是頻率不同,而有強弱之別。也有人指出,同一件事,表象上也許是妥協的,但內在卻是堅持的。

於是老師接著請大家思考,在堅持與妥協的過程中,能否釐清現象與本質的不同?

之後的對談,有兩個個案引發大家熱烈討論。一是在家長會擔任會計,副會長有一筆帳,如果接受其動機與目的,結了帳能讓家長會運作更順利,做更多對學生有益的事;但以會計法規來說,卻有所不妥,這時該不該妥協?另一則則提到,已被知名跨國化學公司以高薪錄取,卻因對環保議題有所堅持,該不該接受這份工作?

由於與會者中,有來自化學實驗室的研究生;亦有朋友被該化學公司錄取,任職後卻得到猛爆性肝炎,而回到原任職單位;也有目前正在化學公司任職,但也常為環保的考量而兩難者。因此大家開始對環境保護的堅持與現實利益的衝突,產生不同面向的對話。

在討論溫度不斷升高之際,辜老師適時帶進另一種思維,請大家想想「如果我們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兩種以上的可能,而且基本上無法二分,有沒有中間路線?」

老師也引用蘇聯的政治人物赫魯雪夫所說,「如果捉不到天堂鳥,就捉一隻雞吧!」以及義大利諺語:「寧可失掉馬鞍,也不要失掉一匹馬。」來與大家探討,堅持的背後,是否有更高的價值值得我們去努力、保護?環保、法律這類的課題,更充滿堅持與妥協的辯證。

之後大家也開始就「妥協是不得不然?還是藉口?」「是為了維持舒坦的狀態嗎?」等等深入心理層次的問題思維。

最後分享階段,有人認為堅持與妥協是一體的兩面,也有人認為彷彿天平的兩端般,時時在心裡衡量、判斷。老師也提醒,我們可以從不同的面向去思考,但思考若不能拿來生活中應用,就無法落實哲學實踐運動的最初發想。

高潮迭起的對話,在飄散著咖啡香的空氣中,不斷激盪出思想的花火。咖啡館裡聽到的不只是五十幾個人的生命經驗,更是一段一段的語言旋律,有時激昂,有時沉穩,也成為另一種說與不說的堅持與妥協。活動結束前,若有所思的參與者,彷彿也帶著「能否愈來愈清楚自己所思所想?」的觀照離開。

【哲學家咖啡館】搖擺於加快與緩慢之間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哲學家咖啡館】搖擺於加快與緩慢之間

【活動報導/葉淑英】在現代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許多人開始提倡慢活。但快慢是一件容易區隔的概念嗎?快是不是一定等於效率?慢就一定代表 有品質?關於速度這回事,就在10月15日的哲學咖啡館中,伴隨著輕鬆舒適的情境、濃郁的咖啡香和美味的甜點,由帶領者辜琮瑜老師與大家展開一場身心靈的 對話。

辜老師首先提供四個選項,讓與會者對自身做出觀照:一是急性子,想很快把事情做完或趕快達到目的地;二是慢慢來,只要不誤事就好;三 是動作很快,但心裡很從容;第四種則是看起來慢條斯理,但心裡是慌張的。老師指出,其實關於快或慢,願意的話,還可以拆解成更多的類項,這個觀照,只是一 個引子,讓大家對自己的速度感先起一點覺受。

首先發言的三位,恰巧都是自認急性子的人,有人隨著歲月的磨練修正自己,有人視情境用不同的方 法去對待。第四位發言的與會者,在慢條斯理的談吐中,吐露出自己是個喜歡慢活的人,但卻身處快節奏的電子業,常常得在一聲令下,短時限內完成使命,因而覺 得痛苦。雖然感受到自己是被推著走的,但仍儘可能給自己留出從容的時間。

從幾位發言者的態度與說話速度,老師接著問大家,這些快或慢的特質,是先天的,還是與環境互動後的結果?

有 人主張是先天的,因為同一對父母生出來孩子反應都不相同;也有與會者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認為是後天的,因為自小就是個被推著走的人,但卻因與環境互動,而 不斷修正自己的速度。也有人指出,因認知到自己急躁的天性,體會到浮動不安,因而學著在起心動念時檢視自己,對於為何要快?為何要慢?有了深刻的理解,從 而改變速度。

從上一個課題的討論中,大家慢慢理出快慢的相對性,於是老師接著問大家,快是不是等於浮躁?慢就一定帶來安靜閒適嗎?除了相對性,與主觀感受是否有關?

對此,一位高中老師以「內在的鼓聲」為喻,描述自己內心的律動,獲得多位與會者回應,認同外在往往只是表象,內在的波濤洶湧只有自己清楚,一位從事諮商工作的與會者也指出,傾聽自己內在聲音的重要性,因為會讓自己的內外速度較為平衡。

雖然大部分的人認同日子要從容的過,但面對高速的誘惑,我們又會如何做出選擇?對此老師擬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沒有時間、金錢的限制下,要到遠地,會選擇坐飛機、坐高鐵,還是搭火車、客運?

這個貼近生活的問題,讓一些慢熱的與會者開始發言,並試著檢視自己選擇不同交通工具的原因,而在這次的與會者中,大部分都選了火車。有人指出無論有無經濟負擔,就是要省錢;有人提到習慣問題,也有人認為重點在於能否好好享受沿路風光。

由於速度與時間息息相關,於是老師進一步以佛教生死輪迴中的「四有」,闡釋生命中複雜的時間觀,並引發大家思考,如果將這「四有」,亦即生有、本有、死有、中有融入生活中,再以片段切割的方式看自己每一段的生活,我們會看到自己什麼樣的時間與速度觀。

這個討論引起許多迴響,大家也發現,快、慢的速度與心中的感受、期待皆有關,有人分享自己32天的歐洲自助旅行,對失望的景點以匆促方式奔赴多處,心裡卻是失落的;對相應的地區,則透過和緩的方式慢慢遊走,雖然長時間只待在同一處,卻感到充實。

除 了自己的時間感,老師也提到,活在人間世,不免與人對應,自己對速度的回應與態度,既受他人影響,也同時會影響周遭的人。老師指出,一旦急驚風遇到慢郎 中,速度快的人,看到速度慢的人,心是急的;速度慢的人,看到快的人,心?何嘗不急?因此老師也以這個狀況,提供大家在與人互動中檢視對照自己的反應。

活動結束前,辜老師以「關鍵詞」的概念,邀請每位參與者以一兩句話分享心得。在多元觀點的對話中,體現了「哲學是使用觀點下的人學,不是書櫃裡的學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加速或減速?與會者透過對談進入哲學的思考,和生命中的種種難題相遇、覺照並省思。

【哲學家咖啡館】檢視動機回到本質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哲學家咖啡館:檢視動機回到本質/引導人:辜琮瑜(生命教育學科中心北區)
【活動報導/黃詩婷】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共同主辦之100學年度「生命教育進階研習-哲學家咖啡館」,北區第二場於10月7日下午再度展開。

對 話起始,辜老師以吃素為例,提出素食者不僅只是牽涉食物或吃什麼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深刻理解自己成為素食者背後的動機或理念,如對生命平等的堅持與信 念等,就會發現許多問題不再只是表相上所呈現的,背後皆有其隱而不顯的意義或價值判斷,如藉此檢視後再做出選擇,便能看到問題的本質,而提供自己更寬廣的 面向。

之後現場參與的老師們開始凝聚今日討論的主題,有人提及「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何在?」為此刻最關切者,回應者則舉例,參加師資培訓養 成第二專長是件緊湊而頗具壓力的事,但每每被貼近生命經驗的課題所觸動而獲益良多,也慶幸能與許多志趣相應的同學一起學習,因而發掘了自己的存在意義。

接 著有老師談到,身為教師,看到學生學習意願低落,便思考有關要教給學生什麼,才能提高他們的動機?回應者則表達對此的高度關切,認為學習動機應涵蓋生命意 義與幸福、快樂和滿足等面向。另一位回應的老師則表示,原先自己的夢想就是當老師,卻在實際參與教職後,因沈重的行政工作倍感壓力,失去原有的熱情與初 衷;後來決定轉入特教領域,雖然較過往擔任行政職更辛苦,但陪伴特教孩子的成長反而重新找回快樂。

之後的討論便連結著教與學中的意義與價值而進行,學員們提出許多各自的體驗,以及對各種體驗的深刻思索,如有了意義感就會感到快樂,這一層感受不僅在學生的學習中看到,老師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

於 是辜老師回到第一個問題,請學員們檢視,當老師與自己生命意義追求的關係。有學員分享,每個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沒有既定的答案,重要的是探索並實踐的過 程,這是需要親身體驗才會了解的情境,因此他總以「認識自己,看見生命」的想法,來幫助孩子們看見自己的獨特性,相信並擁抱自己的好。

今天的討論主題從學員們的生命經驗與教學現場出發,許多老師都認為,身為老師最深切的意義,是與年輕的生命產生互動與連結,教學之路雖辛苦,但因有志同道合的同伴相互支持,感覺這條路是非常值得走下去的。

辜老師也在結論中說明,學科中心將會持續關懷學員在教學現場上遇到的問題與困境,老師也會試著以哲學家咖啡館的運作模式為基礎,規劃更實用的課程,提供學員們在校園中推展生命教育之參考。

【哲學家咖啡館】從關係本質談師生互動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哲學家咖啡館:從關係本質談師生互動/引導人:辜琮瑜(生命教育學科中心中區)

【活動報導/黃詩婷】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與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共同主辦之100學年度「生命教育進階研習-哲學家咖啡館」,中區第二場於10月21日下午在台中市文華高中舉行。秋日陽光、煦煦溫暖的午後,近三十位學員聚在一起,相遇於哲學家咖啡館。

對 話起始,辜琮瑜老師請大家想一想,平常是否會留意自己說話的內容、邏輯?老師是教室裡最有權威的人,會不會認為老師是最缺乏檢視的一個族群?遭到學生質疑 時會怎麼做?願不願意開放性地接受學生的挑戰?或挑戰自己以往深信不疑的信念?挑戰指的是願意在平日的對話、身份、情境中「重新檢視自己」。每個人做選擇 的同時,也在檢視問題背後的動機與當下的情境,思考過後再說出口,更能覺察到自己內心的轉折歷程,清楚之後反而可以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在辜 老師的引導下,學員們開始拋出想要討論的主題。有學員說,他馬上就要50歲了,人生將進入另一個階段,想談談不同年齡層的生命安頓;另有學員因在職場中遇 到身心狀態不佳或情緒過度反應的同事,想談情緒失控的議題;有學員立即回應,除了同事之外,面對家人、學生、小孩的情緒失控,如果沒有妥善即時處理,生活 中就彷彿存在著一顆未爆彈,令人感到不安。

由這些憂慮或探尋,辜老師帶出一個提問:面對學生情緒問題或家庭議題,老師的本份要扮演到什麼程 度?師生關係的本質又是什麼?有的學員指出,老師無法取代父母的角色,僅能盡量協助與陪伴,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提供支援與支持的管道,她也曾在孩子過度依賴 時向學生說明,老師不是媽媽,應嘗試回家勇敢與媽媽溝通,讓孩子回歸家庭,幫助他們不致因情感移轉而角色錯亂,才是真正長久之道。

此外也有 老師指出,應主動成為老師、家長、孩子之間三方互動的最佳橋樑。也有學員提醒要照顧好自己,才能利益更多學生。有位從生物科轉任特教的學員分享,多年來把 所有精神、時間都投注在學生上,以致耗盡心力,直到得了癌症,才發現一直以來都忘記自己的存在,生病之後,更加珍惜眼前一切,每天過得很認真、很充實、很 快樂。自己好,才能長久支持陪伴學生。

這場午後的對話,學員透過理性思維的脈絡,開展出許多新的見解與看法,且不失溫暖感性,彼此關懷、互 相支持,彷彿在忙碌的教學生涯中感受到新的力量!辜老師在結束前再次指出,只要願意檢視生命現況,打破既定框架,試著開闊的接納與時刻地放下,每一個人都 是咖啡館裡的哲學家。

【哲學家咖啡館】孤獨與寂寞的辯證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哲學家咖啡館:孤獨與寂寞的辯證/引導人:辜琮瑜
【活動報導/葉淑英】是什麼樣的因緣,讓這麼多人參與本次哲學家咖啡館?是台北的冬雨太冷?還是都會生活創造出許多孤獨寂寞的心?

11月19日哲學家咖啡館在解禪蔬食展開一月一次的對話,對話伊始辜老師先帶領大家以檢視的概念,去釐清種種教條、輿論與自己內在生命意義的連結。

在第一個議題開始之後,熱絡的發言就圍繞著孤獨和寂寞不停地流轉;在麥克風的傳遞之間,與會者除了共享空氣中飄浮的咖啡香,更分享自身對孤獨與寂寞的省思和生命歷程,在不短也不長的三個鐘頭裡,沒有一絲孤獨與冷清。在說與聽的互動中,與會者不時透過對話傳達溫暖與關懷。

其中引發諸多討論的,為社群網路的普及現象,許多「宅」在家裡的人,經由網路互動,寂寞時便張貼生活點滴與想法,而是否有人按「讚」,彷彿也帶動寂寞與否的情緒。這個主題,進而帶動大家思索「認同感」與主題的關係,包括自我認同或他人認同等。

此外談到孤獨與寂寞有無必然性的問題,一位從澳洲回台開會的口腔外科醫師, 從心理學和醫學的角度,分享自身的經驗與觀點,例如手術時,雖然有一整個團隊相互合作,但在手術當下或需做出判斷時,身為主刀者的他是孤獨但不寂寞的。

由 此出發,參與者從而探索孤獨情境、是否有人陪伴、寂寞是情緒或感受等課題。如一位隨父母前來參加的高中學生發問:「人如何知道自己是孤獨或是寂寞的?」有 人分享自己在童年時曾在某個場景中引發難過的淚水,多年後才感知,那是期待母親在旁陪伴的寂寞感。由參與者的回應,帶出感受、現象與定義、釐清的必要性。

另 有與會者談到修行、創作與孤獨的關係,辜老師藉由提問回應並邀請大家思考:「修行或創作,孤獨都是必要的嗎?與人在紅塵的關係又是什麼?人有可能真的如一 座孤島般活著嗎?」有人認為應從兩個面向思考,如果是創作或心的鍛鍊,必須是孤獨的;但創作的素材來自與他人的連結,所以當活在社會網絡中。修行的開展, 也須從生活中來;修行或學習後的體會,更期望與人分享,或彼此參與。從中也帶出有關生命因緣連結的思考。

對談尾聲,辜老師分享了幾位哲學家 對孤獨、寂寞的詮釋,並以聖嚴法師的四層自我觀來對照人我之間的連結與涵融。在溫暖與熱絡的對談之後,與會者帶著辜老師提供給大家的課題「孤獨和寂寞有沒 有正面效應?是什麼?為什麼?」離開會場,將今天其他參與者的經驗與觀點帶回去整理,進而從生活中省思自我。

哲學家咖啡館:附屬與歸屬

life001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主題:歸屬與附屬

時間:2010年8月28日(六)14:00~17:00

地點:法鼓德貴學苑法鼓大學籌備處七樓學習區R711(台北市延平南路77號)

邀請人: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助理教授/辜琮瑜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

歸屬是安全感的必要條件嗎?

附屬、依附或獨立、自主,是生命中的矛盾命題嗎?

兩難與雙全之外,有沒有別的出路?

如果你願意相信自己內在潛伏著一位待發掘的哲學家

如果你願意在週末午後,讓自己生命中的理性靈光乍現

如果你願意參與一場自己與他人生命情境的對話與整理

希望透過傾聽、表達、省思、溝通,進而觸動生命轉化的可能

你就是收到哲學家咖啡館最誠摯邀請的對象

備註:活動費用200元,備有咖啡與點心;可現場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