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禪的世界

禪文化入門講座:生死兩茫茫,禪師和道家的生死交響曲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資料提供/人生學院】行動孕育思想,思想引導行動。面對生死課題,我們可以從古來談生論死中極具智慧的禪法與道家思想,得到什麼樣的啟發?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陳平坤老師即以此為題,在8月20日「禪文化入門講座」中, 與現場50多位參與者進行講述與對談。

陳 老師從道家對生命的定義談起,道家認為生命來自天地萬物尚未造化之前的「道」,是一「氣」之所化。從生到死,源出於「道」的生命體莫不處在氣化之中,雖然 形體或樣相不同,但皆同歸於氣化自然的表現。因此,活著的時候要能自由自在,死亡來臨時則應泰然隨順氣化,不必為此感覺喜樂或感到憂苦,況且死亡所通向的 未知世界不見得就是較差的世界。

相對於道家,陳老師闡釋,佛門禪師洞察生命個體乃緣於「無明」,而帶動個人意志發出一連串的追求和行動,從 而陷入生死輪迴。所謂的「無明」,多表現在生命體不清楚世界萬象變化無常,反而錯誤認定自己乃至他物具有?常不變的本質或實體,於是據此執持不放,認為出 生、死亡等一切現象都是實實在在的生命真相。

因此禪師提醒我們,生死不過是吾人思維中被執定成實有的兩個虛妄概念,而非生命活動歷程中,有 個出生或死亡的真實客觀端點。相反地,在生命活動能夠無限開展的歷程中,沒有任何固定邊界可被劃歸為出生或是死亡,而這才是生命世界的真實情況。因此,禪 師面對生死課題,特重在深入了解生命現象如何基於錯誤認知而被造作出來,同時又如何倚靠錯誤認知而被帶往另一期程,進而題點應該努力嘗試轉變錯誤的認知與 行動,來解脫自己受制於生死輪迴的種種困苦。

演講告一段落前,陳老師並提出一些相關論題,如「生命是有價值的嗎?」「死亡是不好的嗎?」「死後還有生命延續嗎?」等,邀請與會者分享各自的體會與認知,為時三個小時的講座,就在陳老師提出「誰是誰?」這個問題後暫告一段落,留給大家對生死問題的深邃省思。

【人生講座】禪與現代人身、心、靈的健康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活動報導/黃詩婷】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於10月13日上午舉辦「人生講座」,由法鼓山青年院監院果祺法師、武漢大學哲學院心理學系師領教授與人生學院楊蓓教授,分別從禪修實務與學術研究面向,探討禪與現代人身、心、靈的健康。

主 持人楊蓓老師引言開場後,果祺法師從禪修促進身心健康的觀點出發,說明自己開始禪修之後,身心狀態有了明顯轉變,身體越來越健康,心中的恐懼亦漸漸消失, 認知到身體健康的前提還是心理健康,因而開始研讀聖嚴法師著作,學習佛法以轉變觀念,體悟到人生無常、事事隨時變化的常態。法師並引導現場大眾練習讓眼睛 放鬆地直視前方,體會眼睛所看之處非真實,真正要看見的是自己的「心」。

近幾年來,楊蓓老師深度訪問十二位在法鼓山打過默照禪七的菩薩,發 現他們在身心狀態上明顯改善,身體病痛減輕也提昇了睡眠品質,真誠地面對自己並應用佛法轉念,學習接納與放下過往的不順遂,慢慢地找到生命意義上的著力 點,處理人際關係時亦變得更加柔軟,面對生死的態度變得豁達,開放地欣賞生命中所有的變化。楊老師對菩薩們透過禪修之後的正向改變感到開心,這正是「認識 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的歷程。

延續兩位與談人的脈絡,師領教授認為人本身就具有心理上的防衛機制。原本就能容納很多問題,但如果超過一般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便會出現不適,而退到第二階段,此時只是不斷出現不適的症狀,但功能不受影響。不過如果問題還繼續干擾,便會逐漸形成器質性的病變。

至 於因應與處理的方式,根據師教授的研究,他認為目前西方醫學與心理學僅能緩解與控制身心症狀的不適,佛教方是治心之本業,萬病從心起,治病先治心,而禪修 更可治療任何生理與心理的疾病。其中又能與中國人極為重視的「實踐」觀點結合,即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教授也認為,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量,是可以透過 許多方式去鍛鍊開發的。

三位與談人分享過後,一致認為修行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遇到的困境亦不同,透過禪修清楚看見自己的心,保持正知正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做完之後就放下,在行住坐臥之中真修實練,便能真正將禪落實於生活裡,提昇生命的品質。

【禪文化入門講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壇經》裡的慧能禪法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2011-10-04
【資料提供/人生學院】《六祖壇經》是記載中華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638?714)生平事跡及禪法教學的經典著作;在中華禪學史上的地 位,類似《論語》在儒學史上的地位,具有奠基甚至開創性的意義。所謂「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因此學人如想認識中華禪法的要義,首先即須回歸《六祖壇 經》。

9月17日下午,籌備處人生學院陳平坤老師即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壇經》裡的慧能禪法」為題,向與會大眾介紹六祖慧能大師的禪法教學內容。

陳 老師的講演以下述大面向依序展開:首先從文獻介紹《六祖壇經》,以及六祖慧能的禪宗歷史背景;其次解釋與慧能思想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佛性」與「般 若」。進而講述慧能的心性論與功夫論,並說明「心性」與「功夫」之間的理論關聯。最後則以指出六祖慧能反思「心性」與「功夫」問題的成果在中華禪學史上的 意義和貢獻作為結語。

與會來賓也分享他們對慧能離家求道所涉倫理議題的看法,並提出如何通過持守有相戒行而達到無相戒體的問題,陳老師亦針對所提課題與大眾討論、回應。

禪文化入門講座:法界觀引發的禪修脈動/蔡耀明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禪文化入門講座系列
禪,是什麼?契入生命實相的心身安頓。
生命實相,就是生命體表現為生死無常、苦、空、無我的真實情狀。所以佛陀教導弟子應該觀察思惟生命體構成要項之無常、苦、空、無我,從而把心身安頓在解脫生死的涅槃境界。

面對這一生命課題,您我又要怎樣處理呢?蔡耀明先生在講演中將貢獻他的學思所得。
講題:「法界觀引發的禪修脈動」
面對世間常態的生死,思考生死與解救或解脫可能的關係與做法。首先,何以必須關切生死?其次,如何思考生死?第三,由生死而如何形成解救思想?第四,如何檢視生死與解救?第五,由生死而如何形成解脫思想?第六,如何由生死而運作出解脫之道?
主講人:蔡耀明教授
時間:3月12日(星期六)下午2點~5點。

地點:法鼓大學籌備處(德貴學苑)7樓R715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77號

蔡耀明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學歷: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佛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佛教解脫道哲學、大乘佛學、般若學、唯識學、如來藏學、佛教生命哲學

禪文化入門講座:將心來,與汝安!中華禪的安心法門/蔡耀明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禪,是什麼?契入生命實相的心身安頓。
人生世間,由於不明了生命實相,所以妄自造出一些捆綁住生命發展的身心束縛。如何解脫或排除這些使得生命發展受到大小不等限制的身心束縛呢?
佛門禪宗一派對此課題,提出不少看法和做法。這些看法和做法,體現出禪宗觀思生命實相的深廣程度,且讓您我同來窺探它的門牆一隅吧!
時間: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點~5點。
地點:法鼓大學籌備處(德貴學苑)7樓R715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77號(西門町、中山堂正門斜對面)
講者:陳平坤
現職:法鼓大學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
專長:大乘佛學、三論宗學、禪宗哲學

綱目:
一、前言
(一)「心」在哪裡?
(二)為什麼要「安心」?
(三)「安心法門」在中華禪教中的重要性

二、初期禪宗有關「安心法門」的不同教授
(一)菩提達摩的二入四行
(二)從二祖慧可到五祖弘忍的禪修方便
(三)六祖慧能的安心之道

三、禪法修行者的安心處所
(一)「無常」作為安心處
(二)「空無所有」作為安心處
(三)「心無所得」作為安心處

四、究竟安心之道的學理基礎
(一)抉擇究竟安心處
(二)相應緣起法性的般若空觀
(三)不二中道之展開

五、結語
(一)安心——「心不動了」嗎?
(二)在無常世間中要安箇什麼「心」?

繼程法師講座:禪思與禪行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什麼是禪者的生活風光?
如何將禪法化入行住坐臥的生活?
如何在日常中體會清心自在?
禪者如何思?又如何行?
主    題:禪思與禪行
主    講:繼程法師
時    間:2011年6月5日(日)14:00~16:00
地    點:法鼓德貴學苑二樓集會堂(台北市延平南路77號)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

禪文化入門講座: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禪詩裡的禪思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強調心地修行的中華禪門

教學簡截、說法直接

每每三言兩語就要破除學人迷障

古詩言簡意賅,文雅義深

性格與禪門風範相同,因此禪師每有會心,

往往發語成詩,以寄情寓意,以詠物論理,不一而足。

本講座邀請所有對此有興趣的朋友

一起來體會、感受禪詩裡的禪思

活動時間:2011/07/16(六)pm2:00-5:00
講堂:法鼓德貴學苑7樓R715
主講人:陳平坤
現職:法鼓大學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
專長:大乘佛學、三論宗學、禪宗哲學、中國哲學

禪與現代人身、心、靈的健康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禪,是一種內在學習、一種淨化體驗,一種生命態度。透過心靈與精神上的統整,帶來了身心健康,喜樂慈悲的生活態度,更能開啟心中的覺性,體悟生命的意義,進而追求內外在平衡的人生智慧,達到身、心、靈健全整合的狀態,讓現代人生活得更自在與健康。
時    間:100年10月13日(四)上午10:00-12:00

地    點:法鼓德貴學苑無盡講堂R715(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

與談人:
師領教授(武漢大學哲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
果祺法師(法鼓山青年院監院)
楊蓓教授(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副教授)

【禪文化入門講座】洪州宗風: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的禪法教學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禪文化入門講座:洪州宗風: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的禪法教學/主講人:陳平坤

六祖慧能之後,使得南宗頓教禪法更盛大傳揚於有唐一代的禪門祖師,當推馬祖道一最占鰲頭。

馬祖道一禪師在當時洪州一帶傳法,門下培養出許多著名禪師,例如百丈懷海、大珠慧海、南泉普願……等。洪州禪法被宗密以「觸類是道而任心」一句話總括出它的要義。然而,馬祖道一自己所說「平常心是道」,實際上更能標舉出洪州宗學的精神所在。

「平常心是道。」不過,洪州禪學之道真是那麼平常嗎?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所傳承的禪法教學,諸如「道不用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頓除妄 念」、「悟無所得」等等,都有相當深隱的義理涵蘊等待學人探究。這個講次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著尋找出一條深入其箇中底細的路徑吧!

主講人:陳平坤博士

現職: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助理研究員

時間:11月05日(星期六)下午2點~5點。

講堂:法鼓德貴學苑7樓R715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中山堂廣場斜對面)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

禪的世界

chan01我們可以遑遑不可終日的活著,也能精神奕奕的過日子,差別不在外境如何,而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面對生活與生命的歷程。禪宗祖師們勇健的生命情調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能量?禪與生活系列,透過祖師的禪思、禪語與生命智慧、悟境之光,為當代人提供鍛鍊心思的轉動之鑰。

系列課程

超越逆境的心法
轉運任運
開發心能量

相關講座主題

禪眼看花花世界
金剛經的日用修行
禪與心靈療癒
超越逆境的心法
禪的生命觀照與反思
  1. 禪文化入門講座:洪州宗風:平常心是道——馬祖道一及其門下弟子的禪法教學/主講人:陳平坤 - ( 2011/10/29 )
  2. 禪與現代人身、心、靈的健康 - ( 2011/10/13 )
  3. 禪文化入門講座: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禪詩裡的禪思/主講:陳平坤 - ( 2011/07/01 )
  4. 繼程法師講座:禪思與禪行 - ( 2011/05/19 )
  5. 禪文化入門講座:將心來,與汝安!中華禪的安心法門/蔡耀明 - ( 2011/05/19 )
  6. 禪文化入門講座:法界觀引發的禪修脈動/蔡耀明 - ( 2011/02/28 )